奇怪的網癮背後(3 / 3)

就此,我與姚強的家長做了較多的交流。姚強家長有了較深的領悟,媽媽還流下了追悔的眼淚,深深追悔因為過高期望而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和打擊。最後我們取得了共識。一是家長要努力調整對姚強的期望,把期望降下來,把評價提上去,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到認可,得到肯定,得到心理需求的滿足,幫孩子重新找到自信心。二是支持姚強積極交往,鍛煉交往能力,並對姚強的改變及時給予鼓勵。

經過幾方麵的積極努力的合作,幾個月後姚強逐漸淡化了回避型人格,慢慢開始了正常的學習生活。讓姚強父母感到奇怪的是,姚強的網癮也不消自滅了。

其實,說奇怪也不奇怪:消炎了,自然就退燒了。心理障礙化解了,現實生活正常了,哪裏還有什麼網絡成癮?

與教師探討

學生網癮的問題,跟我們教師有關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學生的網癮問題,不僅是困擾家庭教育的問題,也是困擾我們學校教育的問題。

有些青少年網絡成癮,不是因為他們多麼沒出息,而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得不到認可,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心理需求的滿足。隻有在網絡世界裏,他們才找到了成功感,找到了自我滿足的感覺。一個男孩曾經告訴我:您知道我們為什麼那麼迷戀網絡遊戲嗎?在網絡遊戲中總能得到“你真行!”“你真棒!”“你又成功了!”在家裏,在學校,多少年來都沒人給過我鼓勵!這,就是青少年的心聲。這心聲告訴我們,青少年網絡成癮的一個更普遍的現實原因是,網絡生活比現實生活更能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不錯,中小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讚許和獎勵,也有掌聲和鮮花。可是,那幾乎成了極少數學生的專利。大多數學生哪有這樣的幸運?於是,有些學生隻能在網絡遊戲中去尋求心理補償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

作為教師,如果發現學生有了網癮,縱然難免采取一些強製性或懲戒性的措施,甚至難免圍追堵截軟硬兼施一起上,但是,切忌一味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要忘了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一定要以心理學的視角,好好看看這是為什麼,就是說,一定要看看網癮背後,學生的心理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一定要看看網癮背後,學生的現實生活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一是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

就心理谘詢實踐看,網癮問題往往源於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又往往源於家庭生活。在這一點上,前麵的案例很有代表性,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所以,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班上某個學生有了網癮,迷戀網吧,迷戀網絡遊戲,我們應該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係。

聯係家長,並非簡單的告狀,並非讓家長領回家去了事,而是和家長進行具體詳盡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現狀,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幫助家長發現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問題。接下來,教師提供給家長可行的建議,幫助家長積極做出改進。如果問題比較複雜,可以介紹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專業的心理求助。前麵的案例中,正是通過老師的幫助,親子才開始心理谘詢的。

二是反思學生的校園生活。

說到這裏,我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麵:那麼多初高中畢業生,畢業離校之前把自己所用的教材或教輔等等,要麼撕得粉碎,要麼化為灰燼。真不知,他們心裏還有多少幸福快樂的中學時光?不錯,校園永遠不可能成為遊樂場,但是,學生的校園生活,不可以多一些豐富多彩嗎?學習活動永遠不可能隻是快樂的遊戲,但是,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可以給學生渴盼成功的心理需求多一些滿足嗎?

我們今天的中小學教育,需要反思的問題實在太多了。這,也許不是光靠哪一位教師可以解決好的。但是,我們每個教師並非無能為力。從我做起,從我這堂課做起,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少一些疲勞戰術,少一些題海戰術,多一些快樂體驗,多一些成功體驗,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隻是需要我們多花些功夫。

大家知道,作為師範公共課的心理學,學生很少買賬,睡覺,逃課,是常有的事。當年,我教心理學課,學生卻非常買賬。直到多少年後,一位已經當了教育局長的學生,還真情讚歎:當年我們上師範,就兩門課不睡覺不逃課,一是體育課,一是您的心理學課,輕輕鬆鬆學會了,考試不用怎麼複習就通過了。其實我心裏清楚,自己為每一節課花了多少功夫。說起這往事,不是王婆賣瓜,我是想說,如今那麼多優秀教師,他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受學生歡迎,一定都花了足夠的功夫。

我敢說,我們多一些這樣的功夫,我們的學生就會少一些網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