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為何扮演“清潔工”(3 / 3)

“為什麼成人不怕呢?”

她笑了:“因為這不符合成人的經驗和邏輯,成人知道屋子的牆角不會跑出大黑熊。成人再怕這樣的話不就是小娃娃了?”

“說得好!”我很高興她有了初步的領悟,“那麼,你擔心自己不再是純潔女孩的恐懼心理和排除這種不潔恐懼的強迫行為,是成人的邏輯,還是娃娃的心理?”

她沉思片刻說:“這樣說也是娃娃的心理了?”

“對。”我說,“你開始的擔心自己不潔的心理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幾經就醫證實你的擔心是多餘的了,你還是那麼恐懼害怕,就是幼年心理的表現,是幼稚性的了。你已經是長大的女孩,也應學會用成熟的思維來考慮問題了。”

我們就破除幼稚性思維進行了較多的交流。菲菲的領悟很好,並表示還要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我知道,菲菲的強迫症狀會隨著認知的成熟和性困擾的化解而化解。因為,隻要心結化解了,症狀就沒有用處了。

最後,我又給菲菲介紹了一些強迫症狀的調節方法。

如果還出現那種強迫觀念,可采取的辦法有:一是橡皮圈致痛法。當出現強迫觀念時立即拉彈預先套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使之產生疼痛刺激,以抑製和消除強迫觀念。做法是:①每當出現強迫觀念時,就開始拉彈橡皮圈;②拉彈橡皮圈必須用力,以引起適度疼痛感為宜;③拉彈橡皮圈時必須集中注意力計數,直到強迫觀念消失為止;④拉彈橡皮圈開始可能時間長,次數多,日後會逐漸減少;⑤記下拉彈次數,以便和日後的效果加以比較。二是深入思考法。不要怕強迫觀念的出現,大膽地麵對它,有意識地深入思考,盡力去想,強迫觀念消失了也再想一段時間,就是說不願想了也要命令自己堅持想下去,使勁想下去。

如果還出現撿拾清掃磚頭玻璃的強迫行為,可以采取下述方法:一是任其自然法。不用刻意控製自己,不用和那種行為對抗,而是任其自然,想去撿拾或清掃了就盡管去。這樣反而會減輕症狀。二是反應阻止法。就是請家人幫忙,設置一種刺激情境,比如在一段路上或適當的地方扔好些磚頭或玻璃,引起你的強迫症狀,產生內心焦慮,當你想去撿拾或清掃的時候,借助別人的外因作用,采取強製措施製止強迫行為的出現。開始你會很焦慮,但一定堅持住,慢慢地就習慣了這樣的情境。

菲菲的最後一次來訪,手裏還是提著一個透明手袋,不過這次裝的是一本雜誌。她說上麵有我的文章,算是送給我的禮物。這次,我們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短暫的會話的。從菲菲臉上的陽光,我知道她重新找到了快樂,找到了內心的純潔和美好。

與教師探討

這個案例是不是有點怪?

是的,心理問題常常會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由此,我們可以真切地看到,心理問題確實不同於思想問題,心理谘詢確實不同於思想教育。但是,如果由此你就想到,解決諸如此類的心理問題,隻能是心理專業工作者的事兒,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普通教師無從插手,無能為力,因而我們便可以無所作為,無可奈何,那就有點跑偏了。

為什麼這樣說?

我們僅就這個案例而言,拋開家庭教育的失誤不說,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科學的性知識,女孩是不是就不會為擔心自己懷孕而生出心病?如果我們的班主任能夠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心靈援助,女孩是不是就可能早一天走出心理困擾的漩渦?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對心理健康知識多些了解,女孩的心理問題是不是會早一些得到專業幫助?

因此,這個案例啟示我們:

一是學校教育中性教育不可缺位。科學的性教育,是學校教育應有的題中之意。心理谘詢實踐一再提醒我們,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都與沒有得到科學的性教育有關。如同上麵的案例那樣,因為缺乏科學的性知識,常常會導致學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理問題。比如,心理谘詢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的男孩困擾重重,壓力重重,甚至出現明顯的身心症狀,甚至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生活。通過心理谘詢發現,原來就是一個遺精或手淫問題。如果性教育能夠跟上來,學生哪裏還會遭遇此類困擾?

二是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心靈動向。學生在和老師訴說心事的時候,往往難以一吐為快,或是吞吞吐吐,或是含含糊糊。對此,老師一定要有敏銳的心理觸覺,意識到,這其實是學生在向老師傳遞一個信息:我遇到了大難題,我有了大心事。從而,高度重視,耐心傾聽,聽懂學生心事,提供現實幫助,給予心理支持。

三是教師還要學點心理健康知識。雖然普通教師不是專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得到重視的今天,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已經是本職工作所需。比如,就上麵的案例說,如果老師對強迫症狀及其心理意義有所了解,就不會對女孩的撿拾垃圾的強迫行為給予表揚,而可能促使女孩得到及時的專業心理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