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第二年,日寇的鐵蹄踏上了福清的土地。一時間,兵荒馬亂,百業凋敝,鄉下的青壯年勞力接二連三地被抓去做壯丁。
為逃兵役,福清許多青年變賣家產,遠渡南洋去謀生。這時,抓壯丁抓得更厲害了,林紹良眼看難逃此關,也準備去南洋。恰巧村裏有一印尼華僑歸來探親,林紹良便求他帶自己去印尼投奔叔父。
1938年春天,林紹良來到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的古突士鎮,找到他的叔父。叔父林財金在鎮上開了個花生油店,林紹良就在店裏當學徒。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空餘時間還要學習印度尼西亞語及爪哇方言。當時的印尼,也不是安樂之邦,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向這塊土地。爪哇島上烽火連天,經濟凋零,生意人想要賺錢,談何容易。林紹良發現,在店中坐等顧客上門不行,他便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麵去推銷,叔父答應讓他去試試。
於是,林紹良走街串巷,上門推銷花生油。這一招還真靈,銷售額成倍地增長。叔父高興地給他加了薪,鼓勵他繼續幹下去。
兩年後,他有了些積蓄,就想獨立創業,去尋求大的發展。他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生意,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將買來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舊報紙包成小包,天還未亮,就騎上自行車,趕到六七十裏外的三寶壟市去販賣。時至今日,林紹良每當回憶起這段“騎自行車販賣”的艱苦生活時,深感艱苦歲月對他日後事業的發展影響極大。他不無感慨地說,人需要經得起磨煉,才會有所進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但日軍剛退出印尼,荷蘭殖民軍又卷土重來,一場抗擊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爭打響了。
當地華商在中華總會的領導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獨立戰爭,林紹良是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有過幾年經商經驗。獨具慧眼的林紹良預感到自己大顯身手、獨闖天下的時機到了。他確信,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必將屬於印尼人民,而自己的事業成敗則與這場戰爭息息相關。
於是,他毅然離開了在異國他鄉唯一依托的叔父,選擇了一條充滿危險的路——給印度尼西亞軍隊運送軍火和藥品。
恰逢前些時有一位高級領導人為擺脫荷情報人員的追捕,潛入古突土鎮隱蔽,中華總會把這項掩護任務交給了林紹良。這位名叫哈山·丁的領導人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與林紹良結成了莫逆之交。事後他才知道,哈山·丁是印尼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的嶽父。正是通過哈山·丁的關係,林紹良結識了中爪哇第四軍區蒂波尼哥羅師的軍官們,其中一位便是印尼的現任總統蘇哈托,而當時蘇哈托是這個師的上校團長。
林紹良找到蒂波尼哥羅師的軍官們,跟他們說明了要為他們運送軍火的想法。對於處於被圍困之中的孤軍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們對林紹良的英勇行為大加讚賞,並表示提供安全保護。
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第二年,日寇的鐵蹄踏上了福清的土地。一時間,兵荒馬亂,百業凋敝,鄉下的青壯年勞力接二連三地被抓去做壯丁。
為逃兵役,福清許多青年變賣家產,遠渡南洋去謀生。這時,抓壯丁抓得更厲害了,林紹良眼看難逃此關,也準備去南洋。恰巧村裏有一印尼華僑歸來探親,林紹良便求他帶自己去印尼投奔叔父。
1938年春天,林紹良來到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的古突士鎮,找到他的叔父。叔父林財金在鎮上開了個花生油店,林紹良就在店裏當學徒。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空餘時間還要學習印度尼西亞語及爪哇方言。當時的印尼,也不是安樂之邦,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向這塊土地。爪哇島上烽火連天,經濟凋零,生意人想要賺錢,談何容易。林紹良發現,在店中坐等顧客上門不行,他便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麵去推銷,叔父答應讓他去試試。
於是,林紹良走街串巷,上門推銷花生油。這一招還真靈,銷售額成倍地增長。叔父高興地給他加了薪,鼓勵他繼續幹下去。
兩年後,他有了些積蓄,就想獨立創業,去尋求大的發展。他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生意,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將買來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舊報紙包成小包,天還未亮,就騎上自行車,趕到六七十裏外的三寶壟市去販賣。時至今日,林紹良每當回憶起這段“騎自行車販賣”的艱苦生活時,深感艱苦歲月對他日後事業的發展影響極大。他不無感慨地說,人需要經得起磨煉,才會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