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凡事要以“和”為貴(1 / 2)

陳弼臣的巨大成功,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外部客觀環境,但從根本上說,如果沒有他出色的領導才能和先進的經營策略,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他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在嚴酷的商業競爭中卻摸索出自己的經營之道。他懂得管理,知道該怎樣指揮一個企業打勝仗。

其次子陳有漢認為,他的父親是一位能夠在逆境中進取的領導者。在分析盤穀銀行20年來迅速發展的原因時,他說:“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盡力吸收優秀的有銀行工作經驗的人才。”陳弼臣善於物色人才,使用人才,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原則,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深知自己在銀行業務知識方麵的欠缺,所以,特別重視起用人才。他不僅親自物色和網羅一大批學有所長的能人,還建立了研究與計劃部門,這個部門是他的智囊團,為他製定重大的戰略方針,避免競爭中的盲目性。

陳弼臣贏就贏在為人寬厚、平和上。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無論是對待下屬還是對待客戶,無論在他成功之前還是發跡以後,從沒有絲毫驕橫和傲慢。

凡事要以“和”為貴,把自己的肩頭盡量和別人擺齊,不故作姿態,不自以為是,不站在別人的肩頭評足品頭、說三道四和指手畫腳,始終保持平等的姿態與對方說話和辦事,才不致於傷及他人的麵子和自尊、才有可能與別人保持友好關係、才有助於做好自己的工作和事業。

孟子把“天時,地利、人和”看做是戰爭中取勝的三個要件,其實,戰爭如此,政壇如此,幹工作事業如此,人生的成敗也是如此。

“和為貴”,這是古今中外成功者最推崇的處世哲學。《菜根譚》裏這樣寫道:“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氣和心暖之人,其福必厚,其澤亦長。”

成功人士懂得用自己的情緒、語言、得體的行為和善意的態度去感染、吸引和幫助他人,使周圍的關係更和睦、更融洽。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恩尼德市的江士頓,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協調員,他的職責之一是監督在工地上工作的員工戴上安全帽,他說一開始他一旦碰到沒有戴安全帽的人,就官腔官調地告訴他們,要他們必須遵守公司的規定。員工雖然接受了他的指正,卻滿肚子的不高興,而且往往在他離開以後,又把安全帽摘了下來。後來他決定采取另外一種方式,下一次當他發現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時候,他就問他是不是安全帽戴起來不舒服,或者有什麼不適合的地方,然後他以令人愉快的聲調提醒他們,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保護他們不受到傷害,建議他們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戴安全帽。結果遵守規定戴安全帽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沒有造成憤恨或情緒上的不滿。

陳弼臣的巨大成功,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外部客觀環境,但從根本上說,如果沒有他出色的領導才能和先進的經營策略,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他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在嚴酷的商業競爭中卻摸索出自己的經營之道。他懂得管理,知道該怎樣指揮一個企業打勝仗。

其次子陳有漢認為,他的父親是一位能夠在逆境中進取的領導者。在分析盤穀銀行20年來迅速發展的原因時,他說:“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盡力吸收優秀的有銀行工作經驗的人才。”陳弼臣善於物色人才,使用人才,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原則,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深知自己在銀行業務知識方麵的欠缺,所以,特別重視起用人才。他不僅親自物色和網羅一大批學有所長的能人,還建立了研究與計劃部門,這個部門是他的智囊團,為他製定重大的戰略方針,避免競爭中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