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定誌向的人,心有主宰,始終向著一個目標前進,每進一步,便與目標接近一步,心裏就有一分欣喜,不管最後是否達成目標,他都充分享受了過程的美妙。因為他注意力集中,力量凝於一點,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通常不會抱憾而終。
那麼,人應該怎樣立誌呢?並不是設立任何一個目標都是立誌,因為許多目標像海市蜃樓一樣,隻是虛假的目標。首先,你不能把目標定位於外物,佛家認為,一切外物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例如,有人以追求金錢為目標,最後發現自己“窮得隻剩下錢”了;有人以追求權勢為目標,最後卻發現自己“錯過了很多”。其次,你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人將全部心血放到孩子身上,最後卻發現一腔心血付諸東流;有人以為陪伴愛人,一生便可無憾,最後卻發現隻有愛情還遠遠不夠。
立誌應該是一種精神追求,例如,佛家的“普度眾生”,儒家的“行仁”,共產黨的“為人民服務”,以及許多科學家的“造福人類”,這樣的目標好像虛而不實,卻是真正的目標。王陽明所認為的立誌,也似虛實真,他說:“隻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誌。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聖胎也。”
“天理”涵養眾生、恩造萬物,因此,王陽明的“存天理”,也可以理解為“造福人類”。一個人隻有將自身命運跟人類共同的命運聯係在一起,讓“小我”融於“大我”之中,才是真正的立誌,人生的幸福,也在“小我”、“大我”的“無間道”中。
而立定誌向的人,心有主宰,始終向著一個目標前進,每進一步,便與目標接近一步,心裏就有一分欣喜,不管最後是否達成目標,他都充分享受了過程的美妙。因為他注意力集中,力量凝於一點,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通常不會抱憾而終。
那麼,人應該怎樣立誌呢?並不是設立任何一個目標都是立誌,因為許多目標像海市蜃樓一樣,隻是虛假的目標。首先,你不能把目標定位於外物,佛家認為,一切外物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例如,有人以追求金錢為目標,最後發現自己“窮得隻剩下錢”了;有人以追求權勢為目標,最後卻發現自己“錯過了很多”。其次,你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人將全部心血放到孩子身上,最後卻發現一腔心血付諸東流;有人以為陪伴愛人,一生便可無憾,最後卻發現隻有愛情還遠遠不夠。
立誌應該是一種精神追求,例如,佛家的“普度眾生”,儒家的“行仁”,共產黨的“為人民服務”,以及許多科學家的“造福人類”,這樣的目標好像虛而不實,卻是真正的目標。王陽明所認為的立誌,也似虛實真,他說:“隻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誌。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聖胎也。”
“天理”涵養眾生、恩造萬物,因此,王陽明的“存天理”,也可以理解為“造福人類”。一個人隻有將自身命運跟人類共同的命運聯係在一起,讓“小我”融於“大我”之中,才是真正的立誌,人生的幸福,也在“小我”、“大我”的“無間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