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所說的“為學大病在好名”,並沒有錯;一個人最好名實相稱,也沒有錯。出名沒有什麼不好,喜歡出名也沒有什麼不對,但為出名而出名,就是毛病了。比方說,曹雪芹寫了一部《紅樓夢》,天下人爭相傳閱,他即使想不出名,有可能嗎?但他寫《紅樓夢》時,根本不需要考慮出不出名的問題,更不用浮想聯翩,幻想憑此書轟動天下。他隻須老老實實寫《紅樓夢》就行了,寫好了自然轟動天下,寫不好就是廢紙一堆。正因為他像王陽明說的,“全無務名之心”,而“務實之心如饑之求食,渴之求飲”,生活窮困潦倒也不放在心上,嘔心瀝血十餘年,才達到了藝術的至高境界,寫出了這部璜璜巨著。
反觀有的文學青年,偶爾寫出一部還算過得去的小說,便急急忙忙搞“炒作”, “務名”之心過甚,“務實”之心全無。可是功夫有限,又沒有落到實處,光靠玩虛的能玩多久?很快便銷聲匿跡,再也聽不到他(她)的名字了。
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做人應該知道自己的根本在哪裏,抓住了根本,一切都順理成章。想出名,一定要務實,這才抓住了根本。
此外,“好名”還有一層意思,即太在意外界的評價。世上的“批評家”往往多於實幹家,對別人說的話,做的事,總有人說好道歹,說三道四。如果你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聽到好話就沾沾自喜,聽到壞話就心情不安,那麼,你的心一定會被攪得不得安寧。一個聰明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優點和弱點,知道自己哪些方麵做得好、哪些方麵做得不夠,那麼,你就可以當自己的“考評官”,無須冀待別人的評價。如果你專在實處下工夫,明了自己的目標和進益,就可以達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了!
王陽明所說的“為學大病在好名”,並沒有錯;一個人最好名實相稱,也沒有錯。出名沒有什麼不好,喜歡出名也沒有什麼不對,但為出名而出名,就是毛病了。比方說,曹雪芹寫了一部《紅樓夢》,天下人爭相傳閱,他即使想不出名,有可能嗎?但他寫《紅樓夢》時,根本不需要考慮出不出名的問題,更不用浮想聯翩,幻想憑此書轟動天下。他隻須老老實實寫《紅樓夢》就行了,寫好了自然轟動天下,寫不好就是廢紙一堆。正因為他像王陽明說的,“全無務名之心”,而“務實之心如饑之求食,渴之求飲”,生活窮困潦倒也不放在心上,嘔心瀝血十餘年,才達到了藝術的至高境界,寫出了這部璜璜巨著。
反觀有的文學青年,偶爾寫出一部還算過得去的小說,便急急忙忙搞“炒作”, “務名”之心過甚,“務實”之心全無。可是功夫有限,又沒有落到實處,光靠玩虛的能玩多久?很快便銷聲匿跡,再也聽不到他(她)的名字了。
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做人應該知道自己的根本在哪裏,抓住了根本,一切都順理成章。想出名,一定要務實,這才抓住了根本。
此外,“好名”還有一層意思,即太在意外界的評價。世上的“批評家”往往多於實幹家,對別人說的話,做的事,總有人說好道歹,說三道四。如果你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聽到好話就沾沾自喜,聽到壞話就心情不安,那麼,你的心一定會被攪得不得安寧。一個聰明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優點和弱點,知道自己哪些方麵做得好、哪些方麵做得不夠,那麼,你就可以當自己的“考評官”,無須冀待別人的評價。如果你專在實處下工夫,明了自己的目標和進益,就可以達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