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要點是“增益”。當你把“動忍”功夫做好了,自然受益非淺,正如王陽明所說:“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但王陽明並不滿足於“力”的增長,還要求通過“動忍”,將別人的“毀謗”、“欺瞞”變成“進德”的資糧。
《永嘉真覺禪師證道歌》說:“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目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钅容 頓入不思議。”別人的毀謗、非議怎麼可能“甘露”呢?其實,無論別人讚美你也好,非議你也好,都隻是一句話,你將一句句話染上了顏色,才影響了你的心情。好比下雨,是一種自然現象,你強自分成好雨、苦雨,心情便變得不同了。你若以自然之心看待別人的話,不認為那是毀謗、非議,那麼,你通過別人的話,得到的就是真知而不是壞心情。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服裝商人,賣的都是名牌時裝。但顧客時常會“毀謗”、“非議”說,“這件衣服的顏色太差了”, “太貴了,根本不值這個價”, “款式太舊,賣給‘50後’還差不多”……當顧客“胡說八道”時,你若跟他們慪氣,那就太傻了。一方麵,“嫌貨才是買貨人”,顧客對你的衣服提出不滿,說明他們很感興趣,否則何必多費口舌?一方麵,顧客的零言碎語中,透露了許多寶貴的信息,你若善於分析,就可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的顧客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所以說,這些“嘴臭”的顧客正是你的好顧客,你可以通過他們大獲其益,你正應該愛他們,怎麼可能惱恨他們呢?
在生活中,對你沒好處的隻是那些跟你做了十年鄰居卻不知道你的名字的人,那些“毀謗”、“欺慢”你的人,都是你的“潛在顧客”,都可能有益於你,關鍵看你有沒有“增益”功夫。
王陽明的“動忍增益”功夫做得很好,雖然“毀謗”、“欺慢”幾乎伴隨他一生,他總能得其利而避其弊,使自己的德業、事業雙獲豐收。
王陽明謫居貴州的龍場驛時,是他一生最倒黴的時候,他卻將之變成了幸運的開始。驛站主要負責來往官員、信使的接待工作,相當於官方招待所、郵電局,龍場驛地處萬山叢中,一個月都難得搞一次接待工作。王陽明有大量空閑時間,於是開設龍岡書院,免費給愛學習的人講學。慕名而來者很多,他因此名聲大噪。龍場驛屬思州管轄,思州太守不知為了耍威風,還是嫉妒王陽明的名聲,無故派人前來搗亂。當地群眾看不過意,自發組織起來,將那些公差打走了。
思州太守更是惱怒,上告王陽明不服管教、聚眾鬧事。思州按察副使毛應奎是王陽明的餘姚同鄉,擔心他受害,於是出麵斡旋,勸他去向太守賠個不是。此時,王陽明還沒忘了按良知做事,一方麵,他認為當麵道歉不合情理,隻會助長對方的歪風邪氣;一方麵,他卻又願意做一回“矮子”,給太守一個台階下。於是,他給毛應奎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信:
第二個要點是“增益”。當你把“動忍”功夫做好了,自然受益非淺,正如王陽明所說:“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但王陽明並不滿足於“力”的增長,還要求通過“動忍”,將別人的“毀謗”、“欺瞞”變成“進德”的資糧。
《永嘉真覺禪師證道歌》說:“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目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钅容 頓入不思議。”別人的毀謗、非議怎麼可能“甘露”呢?其實,無論別人讚美你也好,非議你也好,都隻是一句話,你將一句句話染上了顏色,才影響了你的心情。好比下雨,是一種自然現象,你強自分成好雨、苦雨,心情便變得不同了。你若以自然之心看待別人的話,不認為那是毀謗、非議,那麼,你通過別人的話,得到的就是真知而不是壞心情。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服裝商人,賣的都是名牌時裝。但顧客時常會“毀謗”、“非議”說,“這件衣服的顏色太差了”, “太貴了,根本不值這個價”, “款式太舊,賣給‘50後’還差不多”……當顧客“胡說八道”時,你若跟他們慪氣,那就太傻了。一方麵,“嫌貨才是買貨人”,顧客對你的衣服提出不滿,說明他們很感興趣,否則何必多費口舌?一方麵,顧客的零言碎語中,透露了許多寶貴的信息,你若善於分析,就可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的顧客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所以說,這些“嘴臭”的顧客正是你的好顧客,你可以通過他們大獲其益,你正應該愛他們,怎麼可能惱恨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