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為適應體外生活做準備 第28周胎兒此時會聽聲 孕婦留意數胎動(2 / 3)

【營養功效】 健脾胃,利小便。適用於妊娠水腫及慢性腎炎浮腫、小便不利。

赤小豆陳皮鯉魚湯

【原料】 鯉魚(或鯽魚)400克,赤小豆200克,陳皮10克,大蒜1個,水適量。

【製作】 鯉魚宰淨去腸雜,大蒜剝皮拍爛,4味共入鍋,加水同煮至豆熟爛即成。吃魚飲湯,分3次吃完。

【營養功效】 適用於婦女妊娠後腿、腳腫脹。

白術茯苓粥

【原料】 白術12克,茯苓15克,陳皮3克,生薑皮1克,砂仁3克,粳米100克,水適量。

【製作】 上述5味藥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為稀粥。每日分2次,早晚溫熱服食。

【營養功效】 健脾行水,適用於脾虛所致妊娠麵目、四肢或全身浮腫。

準媽媽的保健與護理

1、妊娠腰背痛和坐骨神經痛

十月懷胎無疑是一種美妙的過程,但在這一過程中準媽媽很可能遭遇或多或少、這樣或那樣的疼痛,腰背痛是妊娠期常見的症狀。妊娠進入中期後,骨盆中以往穩固的關節開始鬆弛、慢慢張開,脊柱、骨關節的韌帶鬆弛,為分娩做準備。這時,部分準媽媽會覺得腰背疼痛。加上隨著妊娠月份的進展,子宮不斷增大,身體重心漸漸向前移,在站立或走路時,為保持重心平衡,準媽媽隻能將身體後傾,而這種姿勢加重了腰背部的韌帶和脊柱的負荷,也會導致或加重腰背痛。此外,增大的子宮對腰背部神經的壓迫,也是造成腰背疼痛的另一個原因。進入妊娠末期,腰背痛的現象更明顯。

腰背痛不是每個準媽媽都會發生,而且痛的程度也因人而異,一般來說,體質敏感、身材苗條、骨盆窄小的準媽媽;幹體力活、需要提東西、經常彎腰的準媽媽;懷雙胞胎或胎兒發育較大的準媽媽;妊娠期體重增加過多的準媽媽容易感到腰背痛。

⑴預防措施

①從孕早期開始堅持做散步等適當運動,以加強腰背部的柔韌度。

②注意保暖,避免腰背部受涼。

③避免睡過軟的床墊(棕櫚床墊比較合適);穿輕便的低跟軟鞋行走,鞋跟不應超過2.5厘米。到了妊娠中後期可對腰背部進行按摩。

④隨時隨地保掙一個良好的姿勢。走路時應雙眼平視前方,把脊柱挺直,並且把身體重心放在腳跟上,讓腳跟至腳尖逐步落地;避免長時間站立;坐下時可在腰部的位置上放一個軟枕,增加腰部的承托力,或把兩腿提高,或者把腳放在小凳上,雙腿彎曲;睡覺時,若為側臥位,需把雙腿一前一後彎曲起來,若為平躺位,在躺下時,可以先把雙腿彎曲,支撐起骨盆,然後輕輕扭動骨盆,直到調整腰部舒適地緊貼床麵為止。

⑤避免提重物,需要彎腰取物時,保持背部挺直,彎曲下肢,抓起東西然後伸直雙腿拿起來,避免腰部彎曲用力。

⑥適當控製體重的增長,避免胎兒過大或準媽媽過於肥胖,以減少脊柱及腰脊肌的負荷。

⑦有意改善一些生活細節,有助於預防腰背痛。比如,使用長柄的拖把或掃帚;把辦公椅的高度調整到最舒適的位置等。

⑵治療:一旦發生腰背痛應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地站立和步行。腰痛嚴重的,可用腹帶托起增大的子宮,減少腰肌張力。某些體操也可以緩解腰背痛,準媽媽不妨試試。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準媽媽在腰痛的同時伴有右下腹部疼痛,並且疼痛延伸到右側大腿,同時出現尿頻、尿急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如果腰痛的同時伴有小腿抽筋,要當心是否發生了低鈣症。

同樣,由於妊娠期準媽媽的骨盆以及相關的關節和韌帶放鬆,有少部分的準媽媽在妊娠的後期出現坐骨神經痛。這是因為胎兒的頭正好壓在媽媽的坐骨神經上,準媽媽就會有疼痛、麻木,甚至伴隨著針刺樣的感覺,剛開始可能是在臀部,後來會輻射到大腿。然而隨著胎兒體位發生改變,疼痛也許會突然消失。如果準媽媽以前曾有過腰肌的勞損和扭傷,出現坐骨神經痛的可能性更大,這種坐骨神經痛一旦發生,往往持續存在,請準媽媽立即就醫。患有坐骨神經痛的準媽媽,當疼痛發生時,可做局部熱敷以緩解疼痛;平時避免彎腰和久站,並注意保暖。防治腰背痛食療方:

杜仲豬腰湯

【原料】 豬腰(腎)1對,桑寄生30克,杜仲20克,水7~8碗。

【製作】 豬腰剖開去筋絡,洗淨切塊。桑寄生和杜仲用清水洗淨後,與豬腰一起放入鍋中,加水7~8碗煮沸後轉小火,熬至3~4碗,調味,分2次飲用。

【營養功效】 壯腰健腎,改善腰酸背痛。

花生核桃豬尾湯

【原料】 豬尾骨400克,花生仁和核桃仁各50克,鹽、水各適量。

【製作】 豬尾骨洗淨切塊,核桃仁經浸泡去皮。先將適量的水煮沸,加入豬尾骨、花生仁和核桃仁,重新燒開後,轉小火熬1.5~2小時,調味,分2次飲用。

【營養功效】 壯腰健腎,補鈣,改善腰酸背痛。

2、防治妊娠水腫

妊娠中晚期有不少準媽媽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小腿浮腫,用手指壓之可出現局部凹陷。這種水腫一般是傍晚最明顯,臥床及夜間休息後可消退。

⑴原因:這是由於妊娠後體內內分泌的改變,使水、鈉瀦留所致。另外,子宮增大壓迫下腔靜脈,使血液回流受阻,下肢靜脈壓升高,孕婦在久站或久坐時,水分在下肢積聚,也可出現凹陷性水腫。

⑵症狀:一般水腫發生於下肢遠端,孕婦做站立的工作更為明顯。單純的下肢水腫不是病理現象,不需治療。但如果下肢水腫經過6小時以上休息仍不能消退,且逐漸向上發展,如果大腿以上也出現浮腫,那就不正常了。如果同時合並有心髒病、腎病、肝病、高血壓、營養不良等更應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些並發症會對孕婦及胎兒產生嚴重後果。

⑶預防:輕度的下肢浮腫屬於妊娠的正常現象,但由於酸脹給孕婦帶來一定的痛苦,所以通過建立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來預防和緩解下肢浮腫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調整工作和日常生活節奏,不能過於緊張和勞累。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中午最好休息1~2小時,每晚睡眠保證在8~9小時以上。上班地點沒有條件躺下休息的可以在午飯後將腿舉高,放在椅子上,采取半坐臥位。

②注意均衡的營養,攝取高蛋白、低糖類的飲食。體重在整個妊娠期間增重11千克左右比較理想。

③食物不宜太鹹,口味重的孕婦此時也要注意,多吃清淡食物,保持低鹽飲食。但不是完全禁鹽,因為妊娠後期體內增加了排鈉的激素。

④每天做適當的散步,但不宜走路太多(最好不超過40分鍾),或站立太久,因行走和站立時間長了,會加重下肢的腫脹。同時防止情緒激動和避免較劇烈或長時間的體力勞動。

⑤出現腿部腫脹酸痛的準媽媽,晚上睡覺前可請丈夫做做腿部按摩,可減輕酸痛的感覺。

⑥孕婦睡覺的時候,腿腳部稍微抬高一點,有利於消除腫脹。

⑦定期產檢,出現嚴重的腫脹現象就要檢查血壓和尿液,如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⑷利水消腫食療方:正常的下肢浮腫在產後基本消失,準媽媽在做好日常保健的同時也不必過於憂慮。某些食物有助於預防和改善下肢浮腫,如冬瓜、西瓜、赤小豆、黑豆、玉米須等都有利尿消腫的功效,民間也有一些食療方對此有輔助療效,有需要的準媽媽可以選用。

鹵水雞肝豬肝

【原料】 雞肝4副,豬肝200克,花椒1茶匙,八角2粒,薑3片,蔥2條;生抽2湯匙,老抽1湯匙,酒1茶匙,糖1湯匙,水1杯,油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