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產後出血的預防
準媽媽在產前做好預防工作,可以大大降低產後出血的發病率:
①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對有胎盤異常、貧血、妊高征、子宮肌瘤、巨大胎兒等情況或孕婦本身有出血傾向的,應加強產前檢查監護,不宜妊娠者,及時終止妊娠。有高危因素者應當提前住院待產。
②準媽媽在分娩過程中盡量保持心態平和,避免過度緊張和恐懼。
③產前掌握分娩時呼吸和用力的技巧,分娩中合理運用,避免過度疲勞。產前吃飽以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分娩,分娩過程中要注意補充水分。
④分娩結束後,產婦應聽從醫生的安排繼續留在產房觀察2小時,有特殊情況及時告訴醫生。
⑤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流血量,所以,當醫生把寶寶抱到產婦身邊時,不管產婦的乳房是否已經開始泌乳,不妨都給寶寶做早吸吮。
2、多胞胎是否會造成更多麻煩
多胞胎妊娠很可能會出現自發流產。有時候發生某種現象,即個別胎兒死亡,其餘的胎兒依舊存活。這時候就不容易看出來是多胞胎妊娠,這主要取決於這一情況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即使這樣妊娠仍可繼續,隻是在分娩後,在胎盤表麵常可以看到一個淡淡的影子,稱之為紙狀胎。
與單胎相比,多胞胎可導致胎兒死亡率上升。一些醫院報道,多胞胎的胎兒死亡率可高達10%或更多。
多胞胎引起的主要問題是造成早產。因胎兒數增加,妊娠期短,胎兒出生體重就會下降。雙胞胎平均妊娠時間是37周,三胞胎則為35周左右。胎兒在母體內停留時間越長,出生體重就越重一些,器官和係統發育得也就越成熟。
多胞胎妊娠會導致胎兒畸形率增加,約是單胎的2倍左右。畸形在同卵雙生兒中比異卵雙生兒更為常見。懷有多胞胎的孕婦必須意識到多胞胎的妊娠會導致胎兒出生體重下降和早產的發生。為了減少胎兒的損傷和死亡,請按醫囑做,醫生會為孕婦和胎兒的健康考慮。
對多胞胎妊娠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延長妊娠時間,避免早產。最好的辦法是臥床休息。在妊娠的全過程,不能像過去那樣活動,否則會對胎兒不利,增加早產的可能。
多胞胎妊娠時,孕婦對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以及必需的脂肪酸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懷有多胞胎後,孕婦每天的能量消耗要比正常孕婦多1250焦左右。
多胞胎妊娠體重增長有重要意義。孕婦的體重會比正常情況增多10~15千克,這取決於多胞胎的數目。鐵的補充是必要的,單胎妊娠時血容量就會下降,多胞胎妊娠下降得更多,更需要補鐵。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使用羥苄羥麻黃堿(利托君)能預防早產。此藥物能使子宮平滑肌鬆弛,防止早產,是惟一經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準使用的藥物。
3、多胞胎的分娩
對多胞胎的分娩方式目前還有爭議,分娩方式主要取決於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除導致早產外,分娩時可能還會出現:
⑴胎位不正。
⑵臍帶脫垂。
⑶胎盤剝離。
⑷臍帶結等原因引發的胎兒窒息。
⑸產後大出血。
多胞胎妊娠常常會發生此類問題,因在分娩過程中有更大的風險,所以在產前和分娩過程中就應采取預防措施。在醫生和麻醉師在場的情況下,可以靜脈給藥,要是有兒科醫生和其他醫護人員照顧嬰兒會更好。
雙胞胎有可能出現各種胎位,既有可能是頭先露,也有可能是臀先露,也可能是斜位。斜位,就是說有一個角度,既不是頭先露,也不是臀先露。如果雙胞胎都是頭先露,最好試著經陰道分娩。也有可能一個胎兒正常娩出,而另一個胎兒由於臍帶等原因或在第一個胎兒娩出時受到傷害,這時則需要剖宮產。
雙胞胎或多胞胎分娩後,由於子宮形狀變化較大,必須嚴防產後大出血。多胞胎妊娠子宮過度擴張,產後出血可靜脈注入縮官素,使子宮收縮,停止失血,防止孕婦失血太多。大量失血會導致貧血,需要輸血或長期補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