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在同年底和第二年初,諸葛亮又發動了兩次北伐,其中第三次北伐還攻取了武都和陰平二郡,而諸葛亮呢也通過戰功恢複了職務。但趙雲卻因為年事已高,徹底失去了再去拚搏一個重號將軍的機會,因為年邁他錯過了諸葛亮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
公元229年,鎮軍將軍趙雲病逝於成都,一個雜號將軍死去,這顯然並沒有在蜀漢軍界產生什麼強烈的震動,他的遺體被默默地安葬在距成都不遠的銀屏山下,無祠無號,也沒有諡號。
大臣們在去世之後,如果能得到君王賜予的諡號,這往往是一種極大的殊榮。劉備時代,能得到這一待遇的隻有一個人,法正。劉禪時代,能得到諡號的大臣隻有五人,諸葛亮、蔣琬、費禕、陳祗。公元260年,又破天荒的追封了五個諡號,以紀念曾為蜀漢建國立下殊勳的五位功臣,他們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龐統。詔書下達後,大將軍薑維帶頭為趙雲鳴不平,他上奏說趙雲功勳卓著幾度救主,為人謹慎忠誠,有善待部下,應該給予諡號。一年後劉禪迫於薑維等人的壓力,追諡趙雲為順平侯。這時距離趙雲去世已過去了整整32年!
四叔,子龍將軍啊,為什麼隻有上了戰場,你才衝在最前麵,封官職,拜將軍,拿賞賜這些好事,為什麼件件都要落於人後呢?就連追封諡號也差點沒趕上末班車,趙雲拿到諡號的這一年是公元261年,兩年後蜀漢滅亡。
現在的劉禪對正史上的阿鬥真的是無語,趙雲對他有了兩次救命之恩,卻比不上一個碌碌無為隻懂溜須拍馬的陳祗,既沒有良心又瞎了狗眼,這種忘恩負義的昏君,老天讓他滅亡是完全有道理的。
但平心而論,一開始劉備對趙雲還是不錯的。劉備剛收取荊南的時候,就拜趙雲為偏將軍、桂陽太守,獨掌一方軍政,而此時劉備的手裏,隻有四個郡的地盤。劉備入蜀之前任趙雲為留營司馬,掌管內事,特地將家事托付給趙雲,負責監視刁蠻任性的孫夫人,並保護唯一的兒子阿鬥。平定益州時,趙雲與諸葛亮、張飛一樣都是單獨都率一路大軍的統帥。
世人之所以認為劉備待趙雲不公,其實就是在攻占益州之後,列土封疆、升官發財這樣的好事,竟然全都把立下赫赫功勳的趙雲給晾到了一邊,讓人怎能夠不心生氣憤。
趙雲雖然與劉備相識得早,但中間曾經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過一段時間,正好錯過了劉備那段轉戰廣陵郡海西縣,困頓至極的艱難歲月,而劉備恰恰又對這段曆史極為看重,糜竺正是憑借此時的舉家資財慷慨贈送以及嫁妹,才被劉備感恩終生的。此時的劉禪暗暗猜測,也許正因為錯過了這段時空,才導致劉備對趙雲開始有了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