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蟬鳴成都(六)(1 / 2)

226章蟬鳴成都(六)

現在的劉禪在想,也許趙雲就像是一個錯過了長征的紅軍老兵,官爵不高,實在是時運不濟,無可奈何。

更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劉備進入成都之後,欲大賞封賞田地和房舍,諸將默然,隻有趙雲引用霍去病的名言勸阻劉備: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複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雖然劉備當時采納了趙雲的建議,但心裏卻很不高興,因此對趙雲有了看法。與此同時,趙雲的諫言得罪了滿朝文武。加上趙雲出身寒門,並非名門望族,為官清廉,無論打仗還是在朝堂,從來都是單槍匹馬,獨來獨往,不拉幫結派,在朝中也自然就人微言輕了,估計除了諸葛亮在朝中肯定是無人為他說話。

再就是劉備決定東征伐吳時,趙雲身為武將卻思想久遠,及時關注整個蜀漢政權的長遠利益,以政治眼光批評劉備稱帝後東進伐吳為關羽報仇之舉。趙雲上表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劉備那裏肯聽,執意東征,留下趙雲都督江州。

趙雲公而忘私的言行和毫無缺點的品格,也許在劉家父子看來,卻是忠於漢室而不是忠於他們父子,更加上玄德公初心已變不複從前,以及阿鬥昏庸無能忘恩負義的性格特點,趙雲的悲劇早就已經注定。

劉禪在心裏暗暗起誓,今生今世絕不容許那種悲劇的出現,定會給趙雲相應的名位,讓他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展現自己的蓋世才華。

“公嗣,你在想什麼呢?”劉備走了過來,慈愛的看著陷入了沉思的劉禪,溫和的問道。

“沒想什麼?”劉禪看著劉備慈祥的麵容,竭力控製住自己的厭惡,掩飾道:“可能……或許是趕路太累了的緣故吧。”

“沒有發燙,無大礙。”劉備用手摸了摸劉禪的額頭,微笑道:“公嗣,還不趕緊拜見孔明、孝直兩位叔父?”

見到劉備對自己關懷備至,劉禪鼻子開始有點酸酸的感覺,劉備對其他人或許是虛情假意,但至少對自己兒子還真是假不了。在這個兵荒馬亂的亂世,能活下來而且能成為一方諸侯稱王稱霸的,又有幾人不是又黑又狠的,諸如曹操、孫權。這也許是這個時代的局限吧。

想到這,劉禪心裏不禁釋然,神情變了數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抱拳作揖,彬彬有禮說道:“遵命,父親。兒子這就去拜見兩位叔父。”

“鬥,拜見叔父大人!”劉禪走到諸葛亮麵前,畢恭畢敬跪拜道。

“鬥兒,都是一家人,無須行此大禮,快快起來!”諸葛亮神情一滯,想不到劉禪會行此大禮,趕緊把劉禪攙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