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規劃(二)(1 / 2)

274章規劃(二)

劉禪這才想起,正史上,益州群臣上表漢獻帝推劉備為漢中王,稱劉備為“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豫荊益三州牧宜城亭侯”,這是劉備集團對外宣稱的劉備此前的職務、封爵,其中隻有豫州牧、左將軍、宜城亭侯是東漢政府曾經認可過的,荊、益州牧是群下所推,司隸校尉是劉璋所推,而同樣是劉璋所推的大司馬並不在其中。該表又雲:“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據此可知,稱王時劉備才正式以大司馬自居。劉璋、劉備兩人互相吹捧,所推的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當然不會得到曹操秉政的東漢政府批準。

“孝直先生言之有理,既然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不為曹氏所把控的朝廷承認,那就以大漢天子親封、曹孟德親承的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開府治事統軍,發號施令,荊益兩州軍民必心悅誠服。如此行事,不但有禮有節,有法可依,有跡可循,天子樂觀其成,倍感欣慰,那曹阿瞞也隻能啞巴吃黃連—――有苦吃不出。那些居心叵測別有用心的眼紅小人,諸如孫權等人,即使看不到我們好也無隙可尋,借題發揮。”

“孝直之言正和我意,我的意見與公嗣相同。”諸葛亮表態道。

“既然你們意見一致,那就正式建立左將軍軍府,統領荊益兩州之軍國大事。”劉備語言鏗鏘有力,拍板道。

劉備有意考察劉禪的才幹,問道:“你入成都多時,對益州人才應該多少了解,如公嗣之意,左將軍大司馬府有哪些幹才組成?”

劉禪沉吟片刻,起身向三人作揖行理,說道:“父親,兩位叔父,那鬥兒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荒謬之處敬請斧正。”

“但說無妨!都是自家人,不必藏著掖著。”劉備慈愛地望著劉禪,眼裏滿是期待。

“是的,公嗣你就有話就講,大膽直說,我和孔明都是你的後盾。”法正笑道。

諸葛亮和法正相視而笑,對著劉禪頷首示意。

“諾。”劉禪頓首,做了一個深呼吸,調整了一下激動的心情,清了清嗓子,繼續道:“軍府兼理軍事、政事,不可偏廢,如今處於戰時,父親必定是一手親抓軍事,直接統領一批重將宿將,如二叔、三叔、四叔、黃忠、卓膺、夏侯博、夏侯纂、張任、吳懿、嚴顏、霍峻、吳班、雷銅、黃權、李嚴、陳式、傅彤、張南、馮習、劉封、張著、趙融、宗預、輔匡、向寵、閻宇等。孝直叔父擅長奇謀畫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可為軍府首席謀主,專門負責軍機大事,謀劃戰和,必定能為大漢光複江山,開疆拓土。然父親已年過半百,孝直叔父身體一直抱恙,為減輕負擔,鬥兒建議成為軍府軍機處,負責軍事機要,由孝直叔父牽頭,彙集胸有韜略的謀主、謀士參與,如孔明先生、鄭度、黃權、廖立、彭羕、閻圃、鄧芝、程畿、馬謖等。孔明叔父乃公認的理政大師,董和董幼宰先生也是個中高手,兩人同署左將軍軍府事。可成立政事堂,由他們牽頭組閣,全權負責治政理事管民,確保足兵足糧。以荊州、益州、漢寧之英才充實之,殷觀、劉豹、向舉、劉敏、賴恭、鄧方、劉巴、張裔、楊洪、費詩、秦宓、費觀、李恢、楊儀、蔣琬等人可為州郡太守,或軍府曹掾,許靖、龐羲、射援、杜瓊、杜微、來敏等皆為益州名士,可授以名號官職,擴大聲勢,以示用人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