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醫治療(3 / 3)

【不良反應】大劑量服用可致惡心、嘔吐、口幹、潰瘍病、高氯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等。

【注意事項】嚴重肝、腎功能不良者忌用。

(2)愈創木酚甘油醚(去咳片)

【功效主治】能反射性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起到祛痰作用,並且可以減輕痰液的惡臭味。適用於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病。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00mg,每日3~4次。

【不良反應】可有惡心、胃腸道不適,偶有嗜睡。

2.黏液溶解藥

(1)溴已新

【功效主治】降低黏液性痰的黏稠度。適用於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慢性肺部炎症、肺氣腫等疾病黏痰咳出困難而引起呼吸困難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8~16mg,每日3~4次;肌注,每次8~16mg,每日2次;霧化吸入,0.2%的溶液每次2ml,每日1~3次。

【不良反應】偶有惡心、胃部不適以及血清轉氨酶暫時升高。

(2)羧甲司坦

【功效主治】使痰的黏液度降低,黏痰液化。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炎等呼吸係統疾病痰多稠厚、難以咳出時。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00mg,每日3次,一般用藥6~8日才見效;嬰幼兒,每千克體重每日量為30mg,分3次服,嬰幼兒常用糖漿。

【不良反應】較輕,偶有胃腸道不適。

常用的鎮咳藥有哪些

鎮咳藥按作用部位分為中樞性鎮咳藥和外周性鎮咳藥兩種。

1.中樞性鎮咳藥:這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抑製人體延腦咳嗽中樞而產生鎮咳作用。

(1)氯呱斯汀

【功效主治】抑製咳嗽中樞,發生鎮咳作用,並且具有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適用於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等出現咳嗽症狀時。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0~20mg,每日3次。

【不良反應】有輕度嗜睡、口渴等。

(2)噴托維林

【功效主治】具有中樞性和術梢性鎮咳作用。適用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幹咳。

【用法用量】①口服片劑:成人,每次25mg,每日3~4次;小兒,5歲以上每次6.25~l2.5mg,每日3~4次;②口服糖漿:成人,每次10ml,每日3~4次;小兒,5歲以上每次5ml,每日3~4次。

【不良反應】少見,偶爾有惡心、嗜睡等。

(3)奧昔拉定

【功效主治】中樞性非成癮性鎮咳藥。主要用於呼吸係統如支氣管炎、胸膜炎所引起的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0~20mg,每日3~4次;小兒,按成人劑量減半。

【不良反應】偶爾有頭暈、惡心等。

2.外周性鎮咳藥:這類藥物主要通過局部麻醉等作用產生鎮咳作用。

(1)苯佐那酯(退嗽)

【功效主治】有很好的鎮咳和局部麻醉作用。對各種咳嗽可以進行對症治療,尤其對刺激性幹咳、陣咳、無痰或者痰量很少的咳嗽療效較好。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0~100mg,每日3次。

【不良反應】有輕度嗜睡、頭痛、頭暈等,偶見皮炎、鼻塞。

【注意事項】服用時不要咬碎藥丸,以免引起口腔麻木。多痰患者禁用。

(2)苯丙呱林(咳快好)

【功效主治】鎮咳作用強,起效快,持續時間長,無依賴性。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幹咳,或過敏因素引起的刺激性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0~40mg,每日3次。

【不良反應】口幹、倦睡、疲勞、頭暈、腹部不適及皮疹等。

常用的解痙平喘藥有哪些

具有平喘作用的藥物種類較多,常用的解痙平喘西藥有如下一些:

1.腎上腺素

【功效主治】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主要用於支氣管哮喘的急性發作。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小兒減半或遵醫囑使用。

【不良反應】較多見,可有心悸、心動過速、血壓升高、頭痛、焦慮不安、手指震顫等。

【注意事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高血壓、冠心病及其他器質性心髒病者忌用。

2.沙丁胺醇

【功效主治】可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主要用於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肺氣腫的治療。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l~2片,每日3次;兒童酌減。

【不良反應】偶有心悸、頭暈、肌肉震顫等,一般不影響繼續用藥。

【注意事項】心功能不全、高血壓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者慎用。

3.特布他林

【功效主治】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適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及其他肺部阻塞性疾病。

【用法用量】成人,開始1~2周每次0.5片,每日2~3次,以後可加至每次1片,每日3次,飯後服用;兒童用量按每千克體重每日0.065mg計算,分3次飯後服用。

【不良反應】偶有心悸、頭暈、肌肉震顫等。

4.克侖特羅(克喘素)

【功效主治】舒張支氣管平滑肌,促進痰液排出。主要用於治療各型支氣管哮喘及支氣管痙攣和肺氣腫等引起的喘息。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0~40μg,每日3次;兒童酌減。

【不良反應】短暫頭昏、輕度手指震顫、心悸等。

5.舒喘平

【功效主治】本品為β2受體激動劑,能選擇性地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而對心血管係統作用較小。具有解痙平喘、化痰止咳、抗過敏等作用,用於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治療。

【用法用量】口服。症狀發作期每次服1~2粒,每日3~4次,症狀緩解後每日服l~2粒。用於預防夜間發作,可在臨睡前服l~2粒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多數患者可出現口幹、乏力、手抖,個別患者出現輕度嗜睡、心悸和頭暈,一般不影響繼續服藥,停藥後上述症狀可消失。

【注意事項】青光眼患者禁用。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前列腺肥大及患有心動過速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6.鹽酸麻黃堿

【功效主治】有解痙作用,作用類似於腎上腺素,用於治療哮喘和喘息型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5mg,每日3次;小兒每千克體重每次0.5~lmg,一次使用不超過20mg,每日3次。

【不良反應】可有失眠、眩暈、心動過速、發熱感等。

7.氨茶堿

【功效主治】主要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還有一定的利尿作用,為臨床常用平喘藥之一。主要用於哮喘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2g,每日3次;靜注,每次0.25~0.5g。小兒每次每千克體重3~5mg,每日3次,口服。

【不良反應】口服對胃腸道刺激較大,每次口服量不宜超過0.2g。

【注意事項】有胃病者可服用腸溶片。低血壓、休克患者慎用。不宜與紅黴素類藥合用。

8.色甘酸鈉

【功效主治】對外源性(吸入型)支氣管哮喘療效較好,對內源性(感染型)支氣管哮喘亦有一定的療效。依賴皮質激素的哮喘患者可用本品部分或全部代之。

【用法用量】粉霧吸入,每次20mg,每日3~4次。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可有咽喉、氣管刺激症狀,出現胸部緊迫感,甚至誘發哮喘,與少許異丙腎上腺素合用可以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

9.托普司特(敏喘寧)

【功效主治】可抑製抗原、抗體結合所引起的過敏介質的釋放。主要用於外源性哮喘,對內源性哮喘和喘息型支氣管炎亦有效。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0mg,每日3次。

【不良反應】個別患者有惡心、頭暈、胃部不適等。

10.二丙酸倍氯米鬆

【功效主治】本品是目前抗炎平喘藥中作用最強的一種,對各型支氣管哮喘均有良好的療效,特別是對嚴重的頑固性哮喘有獨特的療效。

【用法用量】氣霧吸入,成人每次2噴(每噴50μg),每日2~4次;重型病例可以2倍量使用。症狀改善後,劑量必須根據反應調整。

【不良反應】咽喉部白色念珠菌感染與聲音嘶啞。

【注意事項】本藥起效慢,不適用於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