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龍潭三傑——小記魏國的三大奠基人王朗、華歆、鍾繇 第二節 華歆,我可不是奸臣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今山東禹城西南)。
《三國演義》中的華歆簡直是太可惡了,是個一看就讓人恨得牙根癢癢的人物。曹操廢伏皇後時,華歆像個走狗一樣親自帶領士兵進入皇後寢宮抓捕伏皇後。曹操死後,華歆又同王朗等人威逼漢獻帝讓位。這些所作所為,讓人發指。
華歆的形象如此壞,是因為劉義慶的一本酷似小說的作品叫《世說新語》,這本書記載了很多漢朝官員有趣的言行,比如裏麵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管寧和華歆從小就在一起讀書、勞作,有一次,他們在共園中鋤菜,挖出了一塊金子,管寧先看到了金子,可他像沒看見一樣繼續揮鋤勞動,華歆卻撿起來塞進了自己的口袋。還有一次,兩個人同席讀書,門外有乘車的高官經過,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把書本扔在一邊,出去看熱鬧。當華歆回來的時候,管寧已經把席子割成了兩半,並對華歆冷漠地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就是這麼兩件小事,讓日後所有人對華歆的印象很不好。
其實,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一定都沒少幹這樣的事情,撿到了一些東西非常高興,而看到一輛加長林肯開過,也肯定是要追去看看的。這好像是孩子的一種天性,無可厚非,你不能指望誰生下來就是聖人。
所以即便劉義慶記錄的事是真的,也不能說明什麼。在正史中,華歆不但不是個奸臣、小人,而且還是個君子的典範。
先來說說華歆原物歸主的故事,大家來看一看他的品德到底怎麼樣。
華歆在高唐老家做官的時候,辦完公事就回家閉門不出,從不在外說人是非,也從不收受賄賂。高唐是齊地比較大的城市,有很多達官貴人,而華歆從來不攀附他們。
同郡的陶丘洪也是個很有名氣的人,名人見名人就有種莫名的興奮感,想要分出誰比誰更優秀。陶丘洪就自認為他對於很多事情的見解要高於華歆。
中平五年(188年),冀州刺史王芬與一些當地的豪強勢力密謀廢除漢靈帝。既然是廢立這樣的大事,當然要找一些牢靠的人去做。
而高唐名士不過陶丘洪和華歆兩人而已,所以王芬就想招呼二人共商大計。但凡這種廢立皇帝的事,風險極高,但不可否認的是回報也極高,隻要你看得準,就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權傾朝野的人物。
麵對這樣的機會,任何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其實都是難以掩飾他們的激動的,就像拿破侖說的那句話一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陶丘洪就想前去,華歆卻一把將他拉住:“你不要命了!廢立皇帝是大事,連伊尹、霍光都感到為難,他王芬憑什麼就敢策劃這件事情。王芬這事幹的十分囂張,且手下也沒有什麼士兵,他本人更沒有什麼威望,我覺得他這麼做一定會殃及族人,你可千萬不能去啊!”
陶丘洪不愧為名士,在短暫的頭腦發熱後,他認為華歆的話很有道理,便拒絕了王芬。沒過兩天,王芬事敗被殺,陶丘洪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見識真的不如華歆。之後,華歆被舉為孝廉,任郎中,不過不久就因病辭官了。
《世說新語》中還記錄了華歆的一個故事,說明他是一個敢作敢當的人。
王朗逃難的那段時間,華歆也在他的身邊。二人在江河上逃難時,遇上了一個落難的人,華歆不想帶上他,而王朗卻堅持救了這個人。後來賊兵追至,王朗又想拋棄這個落難之人,華歆這時說道:“我剛才不想救他,就是怕他招來賊兵,不過咱們船這麼大,救了也就救了,幹嗎還要拋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