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刹那驚豔 三、我的紙裏包著我的火——評《立春》(2 / 3)

她的夢想卻是天上的星光一樣遼遠。

她愛的人不愛她,愛她的人她不愛。徒然蹉跎著歲月,在每一個春天快來的日子裏躁動不安,期待生命裏有奇跡發生。然而灰暗的塵世裏隻是一天一天的灰暗的日子,沒有奇跡,隻有欺騙,詭計,嫉妒,陷害。假裝患癌症的高貝貝騙了她的情感和錢——她是多麼富有情感,又是多麼容易受騙;周瑜騙了黃四寶母親的錢;黃四寶成了一個騙子,開了一家婚介所;……鄰居的丈夫拿走家裏的錢跑了,一句我現在連你也不如了讓王彩玲心如寒冰,不是我比你醜,你會把我當朋友?黃四寶說他的朋友周瑜,“他是最不想我考上的,要是我考上了,他會嫉妒死,要是我考不上,對他倒是個安慰。”當一個人受了傷害在同類那裏得到的隻是打擊和幸災樂禍,這就是寒涼的現實麼?

以此揭示了這樣一幅人生圖景:“即人是一種既未被征詢又未經自己同意就被無緣無故地拋擲在世,處在一個從根本上說是荒誕的,不可理解的世界上,因而深感其存在之偶然性,盲目性,荒謬性,孤獨性,有限性(向死性)的存在物。”⑧春天來了,希望卻沒來。但是即便如此,人也是應該有夢想的,也應該為夢想去打拚的,哪怕碰得頭破血流。心中的歌劇還在繼續唱,夢想還會火焰般在心中燃燒,而生活還得持續下去。

小人物的大夢想

《立春》中最讓人動容的是人物對夢想的堅持,那種渴望超拔生活,擺脫平庸,實現夢想的掙紮被凸顯到了極致。王彩玲提到契訶夫的《三姊妹》,“住在這種小地方,一個人懂六國語言,就跟六指兒一樣是個累贅。你明白吧,就像咱倆。”“我不想在這個城市發生愛情。”“我遲早會離開這兒,我一看見有人提著包離開這個城市,別管他去哪兒,我都很羨慕。”然而實際上,黃四寶還是回到了這座城市,開了一家婚介所,因騙錢而被人追打。在那段時間裏,他經曆了什麼?是不是也有被騙的慘痛,所以才放棄了夢想?他最終融入了城市,成為其中的一員。

熱愛詩歌的周瑜,酷愛畫畫的黃四寶,他們的夢一個個先後破滅了,實現夢想的是假扮癌症病人的高貝貝,不能不說這是一種荒謬。高貝貝的話道出了一種社會現實:沒有關係,又在這個小地方,不用點特殊手段根本出不去。小人物的大夢想,堂吉訶德式的奮鬥。看著王彩玲一次次踏上奔赴北京之途,我仿佛看見了自己。那與所有小城人的奮鬥都很相似。那灰蒙蒙的近乎死滯的小城和囚禁在城裏的夢想。王彩玲絕美的聲音與她的外形決定了她隻會失敗。就像她超逸的靈魂與沉重的肉身,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人世間的悲劇並不見得是生生死死,大悲大壯,忠孝節義,那樣的悲劇幾百年也輪不到一回,與百姓市民有何幹係呢?真正打動人心的正是平凡人的遭遇,他們的無奈無助,他們在命運的轆輪中自保不及,愛恨成為一種奢侈。現實和夢想之間總是有著一段長長的距離,這是千年萬代人類共同的悲劇。

人無往不在囚籠裏,王彩玲並非特例,她的體貌特征,她的小城的出生地都是她的囚籠,這種局限性既有有限的,也有無限的,有時是終生不能穿越的。王彩玲作為唱歌劇的王彩玲的價值就無法實現。

影片彌漫著哀傷與決絕的虛無氣息,她是一個那麼美好的女子,卻因她的外貌而不被人發現。她對純粹愛的追求,美如天籟的嗓音,歌聲中流露的超逸的理想氣質,對胡金泉、高貝貝等的發自內心的關愛,堅韌地一次又一次跋涉在朝聖之途。可是正如歌劇中所唱:“永遠是虔誠的信徒,時常向上帝祈禱,獻上我純潔的心靈,為何,為何,對我這樣殘酷無情。”充分昭示出現實世界的荒涼和現實人生的陰暗,以及它們對超越的彼岸精神的壓製與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