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妻子追求的是丈夫高官厚祿,富可敵國,結果一大批貪官汙吏誕生了。而虞姬追求正義和清明的政治世界,結果齊威王做到了;而黔婁夫人追求恬適安逸的生活,把金錢視為糞土,結果黔婁也做到了。戰國時的齊國人陳子仲(又稱於陵子),楚王想聘他做丞相,他不願意,帶著妻子跑了,從此隱姓埋名,為人灌園。他的妻子也可以接受丈夫辭掉高官厚祿,而過著清貧的生活。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常常能成就丈夫的一世英名。
這世間的事,其實很多都應該倒過來想的,女人的要求有時真的能決定男人的命運。
齊宣王女事
前邊單列一章說了齊宣王的醜娘娘鍾離春,實際在齊宣王一朝還有其他很多女性的故事。比如齊宣王的丞相田稷,她的母親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田稷是個比較有才能的人,但是中國有句老話,叫千裏當官隻為財。這話實際是有很深層次的社會背景的。因為中國大部分底層知識分子都是窮困潦倒的。他們當官你不要指望他們上來就有為人民服務之類的覺悟,他們大多數人當官的最初目的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這也沒什麼可抨擊的,因為是人之常情。
田稷也是如此,他當上丞相後不久,就接受了下屬的賄賂,貨金百鎰。田稷是個孝子,他把第一筆賄賂給了母親。
田稷母非常驚奇,問道:"你在齊國當了三年丞相,俸祿加在一起也沒有這麼多錢啊,這是哪來的錢啊!"
田稷笑著對母親說道:"下邊孝敬的。"(《烈女傳》:"誠受之於下。")
田稷母親一聽便大怒,說道:"我聽說讀書人,修身且潔身自愛,不會拿別人的黑錢。竭盡全力且實實在在地辦事,不欺騙不虛偽。不義之事,不放在心上。沒有道理的所得,不拿回家。言行一致,不耍兩麵派。現在齊王對你不薄啊,高官厚祿的厚待你,你應該想著怎麼回報君王才是。身為人臣侍君,就應該像你侍奉你的父親一樣,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隻有這樣齊國才會無憂。而你做事正好相反,這和忠誠越離越遠,作為臣子你是不忠,作為兒子你是不孝。不義之財,不是我的。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
這一頓訓斥,把田稷說得臉上白一陣紅一陣,慚愧地退出了母親的屋子。第二天田稷就把贓銀退還給了那個下屬,然後就向齊宣王去請罪了,要求齊宣王處死自己。
齊宣王聽說了田稷母親的高義,沒有處罰田稷,還用相同數量的金子賞賜了田稷母親。
田稷不可謂不是一名孝子,他把贓銀孝敬給了母親,而有幾個母親想用兒女的錢呢?她們的願望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做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在齊宣王時,還有一位後媽也是十分值得稱道的。
有個人死在了道上,經鑒定是被人刺傷後,重傷而死的。嫌疑犯很快被鎖定了,是兄弟兩人。主管刑獄的官吏問道:"到底是你們倆誰殺的啊?"哥哥說:"我殺的。"弟弟說:"不是我哥,是我殺的。"
這可要命了,因為死者傷口隻有一處,不可能是兩個人一起所為,官吏不能處斷這個案子,就把這個案子呈報給了國相(沒具體說是哪位國相),齊國的國相也不知道咋處理,幹脆就把這件事呈報給了最高領袖齊宣王。
齊宣王一見此案,也犯了難,把兄弟倆都釋放吧,肯定會放走罪人,都殺了吧,肯定有一個是無辜的。他突然一拍大腿,有了,把這兄弟倆的母親請來,讓她說到底是誰殺的,這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看這位母親咋說?丞相一聽,領導就是領導,高,實在是高!
丞相召來了兩兄弟的母親,問道:"您的兒子殺了人,但是兄弟都想代死,官府不能決斷,這件事情已經驚動了大王。大王寬仁,問您怎麼辦才好?"這位母親哭著對官吏說:"殺那個小的!"
丞相大惑不解,問道:"一般婦人都愛憐少子。今天您卻主張要殺他,這是為什麼呢?"
"年少的是我的親兒子,年長的是夫君前妻的兒子。夫君死時囑托我,一定要好好對待他的大兒子,我答應了,受人之托,許人以諾,怎麼能忘記呢?再說,殺兄活弟,是以私愛廢公義,背言忘信,欺騙死者,我又有何麵目去麵對死去的夫君呢?雖然殺了我的兒子我很心痛,但是隻能這麼做啊!"
說完這些話,這位母親的眼淚已經把衣衫滴濕了。丞相把這位母親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齊襄王,齊襄王大為感動,赦免了兩兄弟的罪,並給了他們的母親義母的稱號。
但是這件事情,很顯然是有漏洞的,雖然齊宣王因為這位義母而赦免了兄弟二人,但是兄弟二人有一人是本起案件的凶手是肯定的。這樣放過凶手,最後連殺人的是誰都沒弄清楚,很顯然,這是在妨礙司法公正。這位義母如果在現代的司法社會中,還很有可能因為提供偽證而受到法律的製裁。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用現代眼光解讀那個時代的問題。
這位義母的所作所為,在當時那個司法並不完備的社會中,用春秋大義去緩解社會矛盾,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而齊宣王那種不能錯殺人命的態度,也值得肯定,而且值得現代司法機關中的很多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