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齊湣王一朝女事(2 / 3)

齊襄王一朝女事(1)

齊國經曆了百年的盛世之後,終於蒙受了巨大的災難,而在這起幾乎滅國的災難中,齊國的女性們顯示出堅強且勇敢的一麵。

在齊湣王逃難的過程中,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王孫賈和齊湣王跑散了,那個時候誰還顧得上誰啊,逃命要緊,都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呢。

可是當王孫賈跑回家後,受到了其母的斥責,王孫賈的母親說道:"你早出晚歸,我每天都是靠著家門盼著你回來;如果你晚上出門沒回來,我就靠著屋裏的門等你回來。如今你侍候君王,卻不知道君王到哪裏去了?你還有臉回來嗎?"

王孫賈慚愧極了,他跑到齊國集市上,喊道:"願意跟隨我的,把左臂露出來。"集市上是一呼百應,於是王孫賈帶著這些人對入侵齊國的軍隊展開了反擊,並最終殺了殺害齊湣王的凶手淖齒,找到了流落民間的齊湣王的兒子法章,擁立他做了齊王,也就是後來的齊襄王。

這個故事並不是出於正史,而是出於馮夢龍的筆記小說《新灌園記》。但是馮夢龍在給明朝的張鳳翼作劇本《灌園記》作解釋的時候,特意提到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因為張鳳翼的故事是在說君王後的事跡,而沒有提王孫賈母的事跡,所以馮夢龍認為張鳳翼"隻譜私歡,而與王孫母子忠義不錄,大失輕重。"這樣也就側麵說明,王孫賈母的真實存在。

當然王孫賈母的故事不是這段的重點,那個張鳳翼作的《灌園記》中的女主角才是,這個故事說的是齊國另一位傳奇的王後君王後的事跡。

這個人的故事,無論是野史,還是正史都有記載,而且她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可是她和鍾離春比缺少了運氣,她沒有生在那個盛世的年代。而在一個王國走向滅亡的倒計時裏,一個女人的強勢,又能夠改變多少曆史呢?所以,我不為君王後單獨立傳了,一來我怕破壞了齊國女性的整體脈絡,二來這個女人實在是沒有改變什麼。

齊湣王死後,他的兒子法章逃了出來,跑到了莒國隱姓埋名,後來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莒太史敫(jiao,三聲,姓氏)家裏做了個傭人。

有一種東西叫做氣質,這種東西一般不以人的形象改變而改變,想想黎明演的《十月圍城》中的劉秀才,即便是變成了乞丐,卻難以掩飾他武狀元的身份。而王子章就有這種王族的氣質,即便他當了傭人,也難以掩飾。而這種氣質被太史的女兒率先發現了,這個女子用自己的慧眼發現了這支潛力股,雖然當時還是垃圾股。太史氏女不把王子法章當做一般的仆人看待,而是經常周濟他。

當然後來的事情和我們許多小說的情節非常相似,兩個人一來二往,暗送秋波,日久生情,然後就是私訂終身。而太史女以身相許,很快得到了回報。燕、秦、楚、三晉的聯合國部隊從莒國撤兵後,齊國的舊臣和遺老遺少們,立即聚集在了一起尋找齊湣王的後代。

開始時,王子法章並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份,因為他知道這裏邊的事情挺複雜,即便是齊國人在尋找齊湣王的兒子,在不明是哪方勢力之前(因為很有可能還有別的公子存世),都有可能被殺害。從這點上看,王子法章是非常有心計的,當長久的等待後,王子法章發現好像除了自己,沒有別的王室繼承人存在。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先前躲避是謹慎,現在再躲避就是愚蠢。王子法章毫不猶豫自言道:"我湣王子也。"而莒國作為齊國的附屬國,莒國國民共立法章為王,也就是齊襄王。然後公告齊國:"王已立在莒矣。"就這樣齊襄王作為齊國的合法繼承人,並最終複國。齊襄王即位後,他沒有忘記那個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刻委身於自己的太史女,他把她立為了王後,是為君王後,生子建。

齊襄王一朝女事(2)

而此時,君王後的父親卻非常生氣,"女孩子沒有明媒正娶就自行嫁人,我們家沒這個女兒,髒了我家的地方。"這位父親終生也未再和女兒見麵。君王後呢,雖然父親不認她,但是她卻盡到了做女兒的本分,常常派人去賞賜父親,並且在父親死後為他守靈戴孝。

齊襄王在位十九年,去世,雖然他有著王子的氣質,卻沒有大帝王的氣魄,在他的統治下,齊國平淡無奇,再也沒了以往的生氣。而他的兒子齊王建更是一個窩囊廢,他的前期,政權完全掌握在了君王後手中。

對君王後,很多人評價她有著極強的政治手腕,因為她做了一件事情。

秦王見齊襄王一死,便想用特別的方法羞辱君王後和王子建這對孤兒寡母,秦王專門派人獻給君王後一副玉連環,並對她說:"我王聽說齊國人很有智慧,不知道您能否解開這對玉連環?"

秦國人最會出腦筋急轉彎,在澠池會上,跟趙王玩過,結果被藺相如同誌無情地揭開了謎底,弄得秦王很沒麵子。現在又來跟齊國人玩,他們算是找錯人了,因為君王後是這方麵的高手,像青春痘長在誰的臉上最不讓人擔心這種級別的問題是難不倒她的。她叫人拿了把錘子來,當著秦國使者的麵一錘子就將玉連環打碎,然後麵無表情地對秦國使者說:"解開了!"服了,這哪是三年級的水平,這明顯是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的水平啊。秦國使者隻好向秦王複命去了。這就是君王後智擊瑤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