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速度確實體現了人的伶俐與遲鈍,但當人有煩惱或恐懼時,說話速度必然加快。因此,語言溝通著重研究異常的說話速度與深層心理的關係。比如,平時能說善辯的人突然變成口吃;或者,平日說話不得要領的人突然說得頭頭是道,這就要注意,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引起他們心理上的重大變化。
一般人對於自己不滿或懷有敵意的人,因為平時不願交往,說話速度都會不自覺地放慢,甚至讓人感到好像不大會說話。相反,當有人心懷叵測或想要說謊,說話的速度往往會快得嚇人,特別是想取得對方諒解時,不僅速度加快,還會找些話題以拉近關係。因為一般人在深層心理有煩惱不安或恐懼等情感時,說話速度都會快得異乎尋常,以此自欺欺人,緩和內心的不安與恐懼。但是,由於沒有冷靜的思考,所以,即使說得滔滔不絕,內容卻空泛無物。倘若對方是個感情細膩的人,必定可以看透他內心很不平靜。
在工作場所也是一樣,平時沉默寡言的人,如果突然話多得令人感到不自然,相信此人心中一定有了不願他人知道的秘密,這種判斷絕對不會錯!
當人充滿信心時,說話必然有明顯的抑揚頓挫感,反之,說話必定緩慢而無節奏。刻意的抑揚頓挫,大多出自自我表現欲。拿破侖·希爾研究發現,在各種方言中,都有各具特色的節奏感,有格外的抑揚頓挫的方式。所以,我們聽異鄉人說話的口音,都會有一種奇特的感覺。
如果說話抑揚頓挫的人是出自於一種習慣,那就無從看出該人的深層心理。但事實上,有很多人在說話時往往是刻意作出抑揚頓挫感,目的就是要吸引他人的注意。換句話說,這種人自我顯示欲強烈,並以說話抑揚頓挫的形態表現出來。
一般說來,當他理直氣壯的時候,說話必然有節奏感,相反,沒有自信、心懷鬼胎的人說話則慢慢吞吞而無節奏。比如,有些喜歡搬弄是非的人經常走到別人的身邊去說悄悄話。
開始時,他總是討好地說:"我現在偷偷地告訴你,你不要告訴別人......"接著,就陰陽怪氣地數落別人的缺點或錯誤,其實,這種人內心正期待著自己的悄悄話能流傳開來。
其實,一個話題展開,一般也應該是分層次和節奏的,如果一個話題總是一個勁地往下說,不作任何停頓,談很久才能告一段落,這種人心中必有某種不安,是害怕別人從他話中挖掘問題,卻又裝出一副很權威的樣子。相反地,有的人總是很快地輕易下結論,也是害怕別人反駁,故意給人製造一種"沒有其他結論"的印象。
還有一種人,拖泥帶水說了半天,不肯明確下結論,而在說話快結束時,常愛加上諸如"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可一概而論"等類話,這是不敢言責自負的表現。因說話受過什麼挫折或教訓的人,都會有這種怕負責任的心理。當然,也有人是誠心避免片麵武斷的後果,但如果經常這樣做,那也同樣是說話不負責任的表現。
通過說話的快慢,反映出一個人心理的變化,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這類人和事,並根據這種變化與他們交往,將對我們的交際帶來許多好處。
(4)控製情緒的語氣
與說話的速度一樣,聲調也是語氣的特征之一。人的思想處於激動狀態時,聲調往往會提高。某位作曲家曾在一份雜誌上發表文章說:"要提出與對方相反的意見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音量。"的確,這是常見的現象,人們在堅持自己的意見時,都想提高自己的聲調來壓製對方,而且音量也會隨之增大。
聲音的頻率較高乃是幼兒的特色,被認為是任性的形態之一。一般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音頻會越來越低,因為人的精神成長機製,具有抑製性的心理功能。
換句話說,如果成人的聲調突然提高,此人的深層心理一定是回到了幼年期,即已無法控製自己的任性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別人對他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