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一個有男性和女性同時參加的座談會上,一位出席者似乎說了一些批評女性的話,突然有位女性站起來,以十分刺耳的聲音反抗他的說話,瞬間大家都愣住了,會場的氣氛已完全無法溝通。這位女性當時說話的音調,可以說是精神未成熟的象征。
成年人在哪種情況下容易失控而提高聲調呢?當他受了什麼打擊或委屈,或遇到了什麼值得高興的事要向朋友講述時,他容易提高聲調。丈夫和妻子吵架,或夫妻雙方中的一方在外有了不軌之事被發現,或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麵出現分歧......等等,所有這些,都會導致音量的增大、聲調的提高。
處理這種事情,或者說,與易提高聲調的人交往,最好的辦法是防患於未然,不要說過激的話影響他的情緒。當他或她處於這種情況時,多用安慰,停止爭執,讓一切變得平靜將是最好的辦法。
(5)時機的掌握使廢話如聖旨
說話除了要有適當的場合,還要適時。說話要注意適當的場合,即指我們說話時要觀察周圍的環境。在什麼地方說什麼話,顯露一個人口才好,說話注意所處環境是重要的一麵。比如,你處在朋友的結婚場所中,為了使場麵熱烈充滿刺激,你當然可以說些俏皮話,開開新郎新娘的玩笑,這些都無傷大雅,甚至會引來喝彩聲。但是如果過了幾年,即使還是在朋友家裏,你對朋友的妻子說這些在結婚場麵上才開的玩笑,你一定會引起聽者的惱怒,說不定會把你趕出去。所以,選擇適當的地方說適當的話,才能真正顯示出語言的魅力。
另外,一個人說話的內容不論多麼精彩,如果時機掌握不好,便無法達到說話的目的。因為聽者的內心,往往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要對方願意聽你的話,或者接受你的觀點,就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這就有如一個參賽的棒球運動員,雖然有良好的技藝、強健的體魄,但是他沒有抓住擊球的"決定性的瞬間"。所以,時機對你非常寶貴,但時間才是"決定性的瞬間",怎樣才能判斷準確,並沒有一定的規則,主要是看對話的具體情況,憑你的經驗和感覺而定。
交際場合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有的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十分健談;而有的人即使坐了半天,也無從插話,找不到話題,這裏就存在一個"切入"話題時機的問題。
講話要及時"切入"話題,首先必須找到雙方共同關心的基本點。隻有找到了這一點,話題才能從這一點展開,並逐步深入,直至達到你的目的地。
切入話題不但要找到可供二人交談的共同點,還要考慮什麼時候最好,若時機選擇得不適宜,則極易得到相反效果。
在討論會上,要是先發言,雖然可以給聽眾心中造成先入為主的印象,但因過早,氣氛還較沉悶,人們尚未適應而不願隨便開口;若是後講,雖可進行歸納整理,井井有條,或針對別人的漏洞,發表更為完善的意見,但因太晚,人們都已感到疲倦,想盡快結束而不願再拖延時間,也就不想再聽了。
據此,人們經過研究指出:切入話題的時間最好是在兩三個人談完之後,這樣可以產生最佳的效果。這時候,會場上已經有了比較活躍的氣氛,你所提出的想法也比較容易引起關注。
另外,當你準備說服與別人相反的情況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在對方心情比較平和的時候進行,因為這時候的他比較聽得進去,情緒波動不會很大。如果對方心情不好或身體較疲倦時,是沒有什麼心情來聽你講話的。
盡管人的心境與場合、時機有關,但是,單獨考慮人的心境,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因素仍然是有必要的。東方有句俗話:"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看了臉色,才決定自己說什麼話及怎樣說。這種被稱之為"臉色"的表情,不過是心境的好壞在臉上的顯現而已。在人心境好時,什麼事都提得起興趣;在人心境不好時,什麼話都聽不進去。
所以,隻要你的語言是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時機以及合適的人麵前說出來時,廢話都會像聖旨一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