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楊朱(1 / 2)

四、為我

楊朱的人生哲學隻是一種極端的“為我主義”。楊朱在哲學史上占一個重要的位置,正因為他敢提出這個“為我”的觀念,又能使這個觀念有哲學上的根據。他說:

有生之最靈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衛,肌膚不足以自捍禦,趨走不足以逃利害,無毛羽以禦寒暑,必將資物以為養,性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貴,存我為貴;力之所賤,侵物為賤。

這是為我主義的根本觀念。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有一個“存我的天性”。植物動物都同具此性,不單是人所獨有。一切生物的進化:形體的變化,機能的發達,都由於生物要自己保存自己,故不得不變化,以求適合於所居的境地。人類智識發達,群眾的觀念也更發達,故能於“存我”觀念之外,另有“存群”的觀念;不但要保存自己,還要保存家族、社會、國家;能保存得家族、社會、國家,方才可使自己的生存格外穩固。後來成了習慣,社會往往極力提倡愛群主義,使個人崇拜團體的尊嚴,終身替團體盡力,從此遂把“存我”的觀念看作不道德的觀念。試看社會提倡“殉夫”、“殉君”、“殉社稷”等等風俗,推尊為道德的行為,便可見存我主義所以不見容的原因了。其實存我觀念本是生物天然的趨向,本身並無什麼不道德。楊朱即用這個觀念作為他的“為我主義”的根據。他又恐怕人把存我觀念看作損人利己的意思,故剛說:“智之所貴,存我為貴。”忙接著說:“力之所賤,侵物為賤。”他又說: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的為我主義,並不是損人利己。他一麵貴“存我”,一麵又賤“侵物”;一麵說“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一麵又說“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他隻要“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這是楊朱的根本學說。

五、悲觀

楊朱主張為我。凡是極端為我的人,沒有一個不抱悲觀的。你看楊朱說:

百年壽之大齊。得百年者,千無一焉。設有一者,孩提以逮昏老,幾居其半矣。夜眠之所弭,晝覺之所遺,又幾居其半矣。痛疾、哀苦、亡失、憂懼,又幾居其半矣。量十數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慮者,亦亡一時之中爾。則人之生也奚為哉?奚樂哉?為美厚爾,為聲色爾。而美厚複不可常厭足,聲色不可常玩聞,乃複為刑賞之所禁勸,名法之所進退。遑遑爾,競一時虛譽,規死後之餘榮;偊偊爾,慎耳目之觀聽,惜身意之是非;徒失當年之至樂,不能自肆於一時,重囚累梏,何以異哉?

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住。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如,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從性而遊不逆萬物所好,死後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後,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四、為我

楊朱的人生哲學隻是一種極端的“為我主義”。楊朱在哲學史上占一個重要的位置,正因為他敢提出這個“為我”的觀念,又能使這個觀念有哲學上的根據。他說:

有生之最靈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衛,肌膚不足以自捍禦,趨走不足以逃利害,無毛羽以禦寒暑,必將資物以為養,性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貴,存我為貴;力之所賤,侵物為賤。

這是為我主義的根本觀念。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有一個“存我的天性”。植物動物都同具此性,不單是人所獨有。一切生物的進化:形體的變化,機能的發達,都由於生物要自己保存自己,故不得不變化,以求適合於所居的境地。人類智識發達,群眾的觀念也更發達,故能於“存我”觀念之外,另有“存群”的觀念;不但要保存自己,還要保存家族、社會、國家;能保存得家族、社會、國家,方才可使自己的生存格外穩固。後來成了習慣,社會往往極力提倡愛群主義,使個人崇拜團體的尊嚴,終身替團體盡力,從此遂把“存我”的觀念看作不道德的觀念。試看社會提倡“殉夫”、“殉君”、“殉社稷”等等風俗,推尊為道德的行為,便可見存我主義所以不見容的原因了。其實存我觀念本是生物天然的趨向,本身並無什麼不道德。楊朱即用這個觀念作為他的“為我主義”的根據。他又恐怕人把存我觀念看作損人利己的意思,故剛說:“智之所貴,存我為貴。”忙接著說:“力之所賤,侵物為賤。”他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