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學思想來工作和生活(3 / 3)

想要取得偉大的成就,天賦和勤奮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天賦隻有勤奮,至少可以讓人小有所成,沒有勤奮隻有天賦,則會讓人一事無成。古今中外所有做出重大成就的人都是非常努力用功的人,無一例外。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是走向成功的保證和前提。

喬布斯箴言:

再多做一件事(one more thing)。

把哲學用到生活中

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西塞羅曾經評價蘇格拉底說:“他把哲學從高山仰止高高在上的學科變得與人的生活休戚相關。”哲學本就是一門探尋事物發展基本規律的學科,而這些規律正是生活的本質,真正有價值的哲學理論都是來源於生活,同樣也能運用於生活。喬布斯作為蘇格拉底的擁躉他的生活受哲學的影響很深。

AppleⅡ的成功讓沃茲尼亞克成了蘋果計算機公司的英雄,人們對他非常推崇,稱他為“Apple Ⅱ之父”,而喬布斯顯然被冷落了。畢競沃茲尼亞克擁有技術,如果一個公司擁有了像沃茲尼亞克這樣的天才,那麼就等於擁有了技術最先進的產品,相比較之下,喬布斯的設計就顯得有點無足輕重了。

如此鮮明的厚此薄彼讓年輕氣盛的喬布斯心理有些失衡,甚至對沃茲尼亞克生出了嫉妒之心,每當聽到人們稱讚他時,喬布斯就會感到心裏不舒服。他覺得自己的地位不穩,受到了某種威脅。而當時蘋果公司的結構也確實容易讓喬布斯感到不安全:CEO斯科特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馬庫拉負責把握公司的戰略方向,沃茲尼亞克負責技術方麵的問題,而作為創始人的喬布斯卻沒有明確的定位,以至於員工們都認為馬庫拉或者斯科特是老板,喬布斯則像個遊離於體製之外的人,大家完全不知道他是幹嘛的。就像蘋果公司早期的軟件開發專家布魯斯描述的:“馬庫拉從來不讓喬布斯擁有任何權力,沒有人知道喬布斯整天在做什麼。他隻是偶爾出現在公司,他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向員工發表長篇激烈的、發泄不滿的演講。”

這種價值得不到體現、可有可無的狀況讓喬布斯非常不滿,他的脾氣變得越發暴躁,他想要超越別人,掌控一切,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讚美和崇拜。1980年12月12日,蘋果計算機公司上市,它的股票以22美元開盤,一天之內,總計460萬份公開股被人們搶購一空,當天蘋果股價以29美元收盤,蘋果計算機公司的市值達到了17.78億美元。作為公司最大的股東,喬布斯的身家一下超過了兩億美元,隻有27歲的他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億萬富翁,瞬間他就成了媒體的寵兒,各大雜誌爭相采訪他,將他的照片放到雜誌的封麵上。

金錢、掌聲和榮譽,喬布斯都獲得了,但興奮了一段時間後,喬布斯發現這些東西跟體現價值沒有太多的關係。很快他就厭倦了財富帶給他的衝擊力,他不願意隻用財富來彰顯自己,他像蘇格拉底那樣不斷在心中問自己,難道這就是我的人生價值所在嗎?難道隻有財富和榮譽才能證明自己嗎?得到自己否定的答案後,喬布斯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再那麼在乎財富和外界的評價,而是要用智慧和完美的產品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喬布斯為雜誌所拍的封麵照片中,其中有一張照片他最為喜歡,是由美國攝影師戴安娜·沃克爾所拍攝,拍攝時間是1982年。那時喬布斯剛剛登上《時代》雜誌封麵,照片上喬布斯盤腿獨坐在一個房間裏,旁邊放著一杯茶、一盞燈和一台音響。喬布斯為這張照片題了詞:這是一個經典時刻。我獨自一個人,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杯茶、一盞燈和一台音響。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全部。”

在27歲就擁有了巨額的財富,在哲學的指引下,喬布斯沒有彷徨多久,很快就尋回了內心的寧靜。這就是哲學的意義所在,也是年輕人學習哲學的意義所在。

喬布斯箴言:

這是一個經典時刻。我獨自一個人,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杯茶、一盞燈和一台音響。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全部。

你需要有一些信仰

信仰是個鳥兒,黎明還是黝黑時,就觸著曙光而謳歌了。

現在有的年輕人缺少信仰,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把自己當成信仰。信仰並不是迷信,而是對一些偉大智慧的聆聽和學習。領悟了這些智慧之後,會對這個世界和自己有更清晰的認識,對以後的人生之路大有裨益。

喬布斯對西方哲學、東方精神、印度教、佛教禪宗以及探尋個人啟蒙都有濃厚的興趣,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貫穿了他的一生。他年輕時曾去印度待了7個月,回到美國之後就養成了冥想的習慣,每當產品設計陷入閑境的時候,他就會在辦公室的靜室裏冥想。他在蘋果體現出的各種天才,包括慧眼獨具的戰略決策思考、藝術唯美的產品設計,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參禪悟道的影子。除此之外,他還是個素食主義者。喬布斯曾這樣描述齋戒和節食:“幾天以後,你就會感覺棒極了,一周之後,你簡直會感到神妙無比,因為不必把體力花在消化食物上,所以你會感到活力無窮。當時我的體能可以說是處在最佳狀況,隨時都可以爬起來,走路到舊金山。”

從印度冋來多年以後,喬布斯坐在自家的花園中,冋想起了印度之行以及禪修對他的影響:“我冋到美國之後感受到的文化衝擊,比我去印度時感受到的還要強烈。印度鄉間的人與我們不同,我們運用思維而他們更信賴直覺,他們的直覺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要發達得多。直覺是非常強大的,在我看來比思維更加強大。直覺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