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活中不會一切都圓圓滿滿,每個人注定要跋涉溝坎,品嚐苦澀
這一個世界可以叫做"憂世",也就是佛說的"娑婆世界",譯為"堪忍世界"。就是說,我們的人生,本來就是苦惱不能斷絕的人生。許多事都不能合乎理想地去做,當你以為很合適的時候,節外生枝的事情就出來了。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活在這世界上,遇到任何的惡劣環境與打擊時,要能夠"堪忍"才活得下去。
生活中不會一切都圓圓滿滿,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都享受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溝坎,品嚐苦澀與無奈,經曆挫折與失意。
在佛家看來,人生原無得意與失意,隻是人的觀念的分別。世間一切事物皆知電光石火,皆如夢幻泡影。在人生道路上隻有用辛苦突破艱難,就像蝸牛爬壁般一步步的往上而已。
當遇到溝坎時,我們首先是要想辦法趟過,而不能隻是"望坎興歎,束手無策",那隻會徒增自己的苦惱;嚐過苦澀時,不要隻是急著想丟掉,因為往往"苦"盡"甘"會來;當我們遇到挫折與失意,更加不能就此悲觀絕望,誰能說它不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呢?或許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重慶的被服行業有一家知名的企業--小林被服有限公司,它的董事長林良快,是一個非常能吃苦的人。從16歲出來闖天下至今,他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隻是一種心態--"大不了睡地板!"這種心態支撐著他一路走過來。
林良快永遠忘不了最初從浙江來的重慶的日子。他和弟弟擠在一間1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裏。這裏既是他們的寢室,也是辦公室,更是倉庫。累了,便睡在紙箱上;要寫文件,紙箱成了辦公桌。"我們舍不得買床、買桌子,因為那樣貨就沒地方放了,"林良快說。時至今日,他已能從容風趣地把那些紙箱比作"可以升降的床","一批貨剛來的時候我們的床有2米多高,幾個月後,貨慢慢發走了,我們又睡到了地板上。"
回首過去,林良快從不認為自己吃了很多苦。他說:"年輕人最應該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地學習,不會的我學,不懂的我問,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係,從頭再來。因為年輕,就不怕失去--大不了重新睡地板!"
我們應知道,疾病也好,挫折也好,都隻是人生漫長的旅途中的一道關卡而已,如果我們不去衝破這道關卡,我們的生命便不會茁長、壯大。因此,每當我們遭逢厄難時,要做的不是埋怨,而應該正視問題,檢討問題發生的原因,重新開始。
人生的命運是如此的無常,將來的事情難以測知,就是目前的事情也一樣不得而知。最初有的人是遭遇艱難辛苦的境遇,這是造化的力量先對他抑製;到了後來得到功名富貴,也是上天對他的栽培。還有的人最初命運達到了幸福的頂端,收場卻是落入不幸的深淵,即使那英雄豪傑是多麼偉大的人物,也逃不掉上天的安排,所謂三起三落、七顛八倒的生活歲月,他們都要經過一番。
如果能夠辨明這個道理,在遇到悲運厄境,絕不失望喪膽,反而要勇於迎接這一悲運,努力不懈地準備扭轉厄運為幸運,所謂轉禍為福;在平安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危難困厄的到來,所謂居安而不忘危。如此則能窺破天機,不為境遇所愚弄而顛倒,那麼命運也就不能把一個人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