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遇事就是要隨緣,該來的事情就讓它來,也讓它自然地去(1 / 1)

第70章 遇事就是要隨緣,該來的事情就讓它來,也讓它自然地去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道。"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原本光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點頭道:"隨喜!"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相樂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

世人有了災禍,就想要逃避,殊不知這福是與禍都是上天賜給的,不是人力所能為。一切災禍橫逆之來,不能說沒有原因。如果平日不起害人之心,以平穩安靜的態度去待人處世,就是遠禍消災的好方法,即使災禍來了也可以避重就輕,化大為小,甚至化小為無了。

遇事就是要隨緣,心柔和就會快樂,學習忍耐,該來的事情就讓它來,也讓它自然地去,不要讓它停留。一個人若能以因緣觀來看世界和人生,就能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以平常心看淡世間的悲歡離合、炎涼冷熱、成敗得失,也自然能夠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以物喜、不以己憂。

一個老人發現了一件珍貴的古代瓷瓶,花了很高的價錢買了下來。他把古董綁在自行車後座上,高興地騎車回家。不料在路上由於繩子綁得不牢,瓷瓶滑落下來打碎了。可是這位老人頭也沒回,繼續向前騎車。有人對他喊:"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頭也沒回地說:"我知道,反正已經碎了!"不一會兒,他的背影就消失在了人海中。

與人的緣分也是如此。你、我、他都在緣的網絡之中。常言說,"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萬裏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對你哪怕是相視一笑,這便是緣;也有的人雖心儀已久,卻相會無期。

生活中,常有人會有這樣的感慨和迷惑:"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我?""為什麼有的人不理解我?""為什麼會是這樣?"若從隨緣的角度看,不喜歡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緣分就是緣分,不需要任何理由。幸福不是勉強可以求得的,應當做的事而不去做,妄想求得幸福,上天也絕不能把幸福給這樣無所作為的人。

想要求得幸福,首先要勤勉工作,以愉快的心情、興奮的精神去做事,先問耕耘再問收獲,這樣幸福慢慢的就會培養出來了。"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豈不滿腔歡喜;世間盡多難奈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裏還會有什麼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獲,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