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福氣是給我們修行用的(1 / 1)

第74章 福氣是給我們修行用的

一個人福氣大是一件好事情,但關鍵還要看他對於享受的環境是迷惑還是覺悟。例如釋迦太子,他是覺悟而不是迷惑,王宮裏的享受非常的快樂,宮女天天為他歌舞伎樂,還有淨飯王的寵愛,可是他一點沒受迷惑。一個人一旦受到迷惑,他就會下墮,迷惑得越深,就越難跳得出來。

所以說,福氣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個安定的生活,前方的路就看我們自己了。如果在這樣良好的環境、安定的生活裏能夠接受教育,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條路就是好的道路;如果在良好的環境裏,發展自己惡劣的習氣、錯誤的觀點,那麼你就可能在將來造惡業。

"福氣是給我們修行用的",這是有智慧的人說的話。如果福氣被我們用來發展自己惡劣的情緒、不良的個性,那就危險了。因為你有福氣,周圍的人會奉承你,哪怕你做錯了,照樣會有人在周圍支持你。這就助長了你惡劣的情緒和個性的發展。

佛教給我們,菩薩在沒有成佛之前,他要修一百劫福。有了福報,去度眾生,法緣就殊勝。可見,佛為度眾生需要修福。同樣世間人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你要想事業發達,也需要修福。修福,就是與一切眾生結善緣。能夠跟大家結善緣,才能夠得大家的尊重、擁護,才能立於不敗不衰之地。

怎樣跟大家結善緣呢?這就需要我們廣為布施,把自己的福氣也分給大家一些,這樣,我們又積累了更多的善行,也會增加我們的福氣。

佛教向來有布施的傳統。譬如,農曆的十二月,寺院會煮臘八粥施舍給窮人。

根據《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6年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隻吃一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討。

在農曆的十二月,村中一個牧牛女子用缽盂煮牛奶給釋迦牟尼吃,使釋迦牟尼很快恢複健康。佛教興盛以後,為了紀念這件事,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舍飲食的日子。在臘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臘八粥"。

過去在中國,一般富貴人家遇到有災難的時節,像旱災、水災,這些富貴人家會自動出來布施、來救濟,最常見的就是施粥、供養飯菜。做這種事情,是跟廣大的眾生結緣,按照佛教的觀點,這個福報很大。

我們看到現在的許多大企業家,飛黃騰達一時,但是沒有多久,就倒閉了、破產了。因為福報享盡了。這個就是說他在福報現前的時候,他疏忽了,不知道修福,不曉得因果的道理。

這些企業家實在應該向世界上許多熱衷慈善與布施的成功人士學習。著名歌星邁克爾·傑克遜一個人支持了世界上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保持著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個人慈善紀錄。他一生共為慈善事業捐款3億美元,是當時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人。而今天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他們都得到了人們的敬仰。這樣的人得到了福報懂得珍惜,也會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更大的福報。

我們每一個人如果得到了某種福報,一定要珍惜,要知道,這福報不僅僅是用來給我們享受的,我們應該利用它去做善事,進一步增加我們的福報。

此外,有了福報,比如金錢和權力,一個人去做惡事的力量也會更大。君不見,那些貪官汙吏,戰爭狂人,真是因為擁有了更大的權力和地位,才做出更大的壞事來。這是我們需要提防和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