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學佛就是學做人(2 / 2)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看來,人生就是要為了出人頭地,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吃再多的苦都可以,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古人有三不朽人生標準,即"立德、立功、立言"。能夠成為聖賢,使自己的名字萬古流芳,使自己的事跡千秋萬代地延續下去,就是人生最大的價值所在。

可在社會上建功立業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還和所處的時代有關。若是抱負得不到施展,就退而著述,也就是立言,在人間留下幾本書,也不枉過一生,其實這些也還是基於現世的考慮。

作為一個佛教徒來說,生命怎樣才能更有意義?佛陀教導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自覺覺他,自利利他。

我們在人世的這幾十年,隻是生命的一個片段,一生過得再風光,死後也同樣化為塵土。所謂的事業和功名都非常短暫。

我們都知道,任何東西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是一無所有而來;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是兩手空空而去。但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世上隻有一樣東西是生生世世伴隨著我們的,那就是我們的業力。我們這一期的生命為來世留下的是善業還是惡業,是最關鍵的問題。

學佛能使我們將眼光放遠一點,不僅從現世的生命著眼,更考慮到未來的命運。所以,我們不能以幾十年的成敗論英雄,不要為了今生的享樂,為了今生的風光,而造下罪業。學佛的人,不僅要對今世的生命負責,還要為未來的生命負責。

學佛的意義就在於完善並提升我們的生命素質。人生難得,它的珍貴在於給了我們一個修行的機會,使我們通過今生的努力為未來種下善的因緣,使未來的生命能夠生生增上。

生命的素質直接關係到人生幸福,所以,我們一方麵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從不健康的、充滿煩惱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從而獲得智慧的、覺悟的人生。另一方麵,我們還要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使更多的人走向光明的解脫之路。

同樣是人,對世界、對人類的意義和作用完全不同。雖然大多數人的個體生存,不會對世界構成太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但卻有那麼些人,因為他的存在,使得許多人活得痛苦不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們的出現,使世界充滿了血腥和恐怖。相反,另一些人,因為他的存在,卻給世界帶來幸福、智慧和光明。

我們學佛,不僅要自利還要利他,不僅要自覺還要覺他,這樣才能使我們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我們完善自己,同時也在利益他人;我們幫助別人,同時也在完善自己。

修學佛法,首先要認識到人生的意義,然後才能知道怎樣利用這一生來完善自我並造福人類。

總之,佛法修行的基礎就是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