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腳下的地勢不同,眼界就會不一樣(1 / 1)

第一章.腳下的地勢不同,眼界就會不一樣

宋代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打坐參禪。過了一會兒,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覺得自己的"禪功"已經入門了,於是問禪師道:"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

"好莊嚴,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佛印禪師接著問蘇東坡道:"學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麼樣?"

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馬上回答說:"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聽了,沒有動怒,隻是坦然一笑。

禪師被自己喻為牛糞,竟無以為答,蘇東坡心中以為贏了佛印禪師,於是逢人便說:"我今天贏了!"

消息傳到他妹妹蘇小妹的耳中,蘇小妹就問蘇東坡:"哥哥,你是怎麼贏了禪師的?"蘇東坡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地如實敘述了一遍。蘇小妹天資超人,才華出眾,她聽了蘇東坡得意的敘述之後,正色道:"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像牛糞!"

蘇東坡啞然,這才恍悟自己的禪功不及佛印禪師。

蘇東坡修習"禪功",稍有進步,便以為自己已達高等境界,以為別人都不如自己。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的人。他們總看到自己的優點,自己稍有進步,尾巴就翹到天上,開始自我膨脹,拿主觀願望代替客觀現實,如井底之蛙一般,以為自己看到了天,卻不知自己看到的隻是井口。

有一句俗話,叫做"一碗不滿半碗蕩",說的正是這種人。那麼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眼界限製了他們。孔子說過:"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腳下的地勢不同,眼界便會不同。就個人表現而言,有的人了解局部情況,有一技之長,便開始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但是如果知道天下的事情、人間的大道理,才會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山外還有高山在。

古人有言:學然後知不足。人要進步,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尤其要知不足。古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還有:"學海無涯。"連蘇格拉底那樣知識淵博的人都說:"我惟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肚子裏有貨的人,恰如佛印禪師那樣,不會去四處誇耀,因為他們反而更加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正是這樣的態度,使他們不斷提高自己,達到了比其他人更高的境界。

相反,那些隻看到別人缺點,看不到自己缺點的人,卻以為自己已達到了頂峰,往前再沒有路了,也就覺得進步沒有必要。因此他們除了自我欣賞之外,也不會再有什麼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