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金錢要布施於窮人,才有快樂
無德禪師正在院子裏鋤草,迎麵走過來三位信徒,向他施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著他們說:"想快樂並不難,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活著。"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料到無德禪師會向他們提出問題。
過了片刻,甲說:"人總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
乙說:"我現在拚命地勞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生活。"
丙說:"我可沒你那麼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一家老小靠誰養活呢?"
無德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得不到快樂。你們想到的隻是死亡,年老、被迫勞動,不是理想、信念和責任。沒有理想、信念和責任的生活當然是很疲勞、很累的了。"
信徒們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責任,說說倒是很容易,但總不能當飯吃吧!"
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麼才能快樂呢?"
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就能快樂。"
乙說:"有了愛情,才有快樂。"
丙說:"有了金錢,就能快樂。"
無德禪師說:"那為什麼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
信徒們無言以對。
人的一生是虛幻的、短暫的,不管如何長久,至多也不過能活到七八十歲。在如此短促渺茫的人生中,愈是刻意追求虛無的東西,愈會過得空虛。
日本詩人柴田翔在《我們的日子》一文中寫道:
"抬頭仰望天空,朵朵白雲輕飄。恍惚之間,一顆閃爍的星星突然消失了,可是,旁邊的星星仍然兀自閃耀著奪目的光芒。於是我想,這就是人生吧。好久好久,我都無法擺脫這種傷感。我進而想到,人就像那顆突然消失的星星,生命就在刹那間消失無蹤。在即將消失的那一瞬間,一個人到底會想些什麼呢?這真是一個十分耐人尋味的問題。"
我們無需像詩人們那般感傷,但是最起碼,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要認真反省,對為時不多的將來的日子,更應善加把握,使人生更充實。
理想、信念和責任並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態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謄要服務於大眾,才有快樂;愛情要奉獻於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布施於窮人,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是真正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