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在一座雪山下的一棵樹上,生活著一隻兩頭鳥。為了安全起見,兩個頭輪流睡覺。
這隻兩頭鳥雖共享一個身體,卻有完全不同的思想:一頭叫"迦嘍茶",常作善想,一頭叫"優波",常作惡想。
有一天,優波睡著以後,從樹上飄下一朵香花,迦嘍茶獨自吞食了。優波知道這件事後很不高興。過了不久,優波看見一朵毒花,就起了一個心念:"好,害死你的機會來了。"等迦嘍茶睡著以後,優波就一口把毒花吃了下去。結果這隻兩頭鳥被毒死了。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就像一隻兩頭鳥,既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兩麵總是在不斷地鬥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所以,當善的一麵戰勝時,我們就看到一個好人;相反,當惡的一麵戰勝時,我們就看到一個壞人。
人世間所有的事物都在變化,而人的一生中總會充滿無數的可能性。我們要知道,善惡隻在一念之間。就算你不能總讓心靈中的善占上風,最低也要讓善想與惡想在自我心中取得平衡。
佛說撥一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解除惡念、往生淨土,因為佛珠本身就是清心珠。我們看到《西遊記》中的沙和尚的佛珠是用死人骷髏做成的。善惡之間,就像沙和尚的佛珠與骷髏。你不可能分清楚是善是惡,因為它隻是一顆心的兩麵而己。沙和尚沒得道之前,骷髏就是他惡性的代表,而出家後的骷髏就是一串精心佛珠!
雖然你我胸前沒有佛珠,但善、惡卻在你我心中。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天生的好人與壞人之別,好人可以變壞人,壞人也可以變好人。
佛說:"愚昧之人,其實亦知善業與惡業之分別,但時時以為是小惡,作之無害,卻不知時時作之,積久亦成人惡。猶水之一小滴,滴下瓶中,久之,瓶亦因此一滴一滴之水而滿。故雖小惡,亦不可作,作之,則有惡滿之日。"
佛教一直倡導信眾和世人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管是小的過錯,還是小的罪惡,但凡是負麵的言行都不要讓它麵世。古人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給後世人永久的啟示:奉勸人們不要因為某個壞習慣不起眼就不重視。這句話看似比較淺顯,但卻深含著很深的哲理,它告訴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上加強道德修養,以免因小失大。
有一句話說得極是:"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對人生的每一步、工作的每一種、生活的每一瞬間、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小心謹慎,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真正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隻有這樣,人生之路才會平坦順利。否則,放鬆警惕,滿不在乎,甚至為所欲為,就會在人生在旅途中發生"從小惡發展到大惡"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