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隻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某處鬧著災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盡些濟助之心,因此就請了一個民間戲班做些表演,準備籌募些經費。
某一寺裏的禪僧也入場參觀。其中新入道的一個禪學者對此卻大不以為然。他認為參禪修道的人,不該觀看這種表演。因為是團體行動,不得已,他就閉眼,正襟危坐地不理會周圍的嬉鬧。
表演中途,主辦者又向大家提出樂捐的呼籲。這位初學的禪者拂衣而起,生氣地說:"我根本連眼睛都沒有睜開看一下,為什麼還向我要錢?"
主辦者一聽,認真地說:"別人睜八眼睛看的,隻要捐一半就好了;你閉著眼睛想的,那才要請你加倍多捐一些。"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我們修行,不要以為把眼睛閉起來,不看不聞就無事了,心裏看的,想的,那才更厲害。相反,就算看了,聽了,隻要"不動心",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在生活中,許多人在外高唱"自由"、"和平",滿口哲理,回到家裏卻隻會責罵家小;還有些人看似認真工作和讀書,實際上卻心不在焉,或在看漫畫和電視。這都是表裏不一的表現。
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你也能騙別人一時,而心卻會騙你一輩子。我們應誠實地麵對自己內心的矛盾和汙點,不要欺騙自己。
世間有些人總喜歡在他人麵前裝出一副無所不知、自命瀟灑的模樣,而獨處時卻又是另一種不同的表現。英國著名作家培根指出:"隻有在獨處時,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天性,因為在獨處時,人絕對不會偽裝自己。"由此可知,許多人必須靠著雙重人格才能生活,這是何等的悲哀!
"就算做點投機的事,沒有人看見又有什麼關係!"許多人常常抱有這種心理。比如,硬闖紅燈,在寫著"禁止抽煙"的場所抽煙等。這種做法雖然可以一時欺瞞他人的眼光,但在不知不覺中,便會養成習慣,漸漸地在自己沒有警覺的情況下表現出來。
其實,就算沒被人看到,也不可以投機或行小惡,畢竟,自己是騙不了自己的。
過去的一言一行,累積的結果,就成了今日的自己,而現在所做的一切累積起來,則又造就了未來的自己。所以,如果能時時警惕自己,不做虛偽的表現,長久下來,無論有沒有旁人或法規的限定,都能符合規矩。相反的,做作、虛有其表的人,就算長袖善舞,也隻能得意一時,遲早會露出馬腳的。
盤圭法師圓寂之後,他的一位盲人鄰居對他的朋友說道:"因為我是個瞎子,看不到別人的臉孔,因此隻好從對方說話的聲音來判斷他的性格。通常,我不但可以在一個人對幸福者或成功者的讚美聲中聽出嫉妒語氣,也可以從他對不幸者或失敗者所發出的安慰語裏探出得意和滿足之情。仿佛他從慰祝之詞裏得到了許多好處。"
"但是,"他繼續說,"在我所有的經驗中,盤圭大師對人說話的語氣始終是真誠無偽的。每當他向人宣泄快慰之情時,我隻聽到快慰的聲音,而當他向人一吐愁懷時,我也隻聽到愁苦之氣。"
平日的言行是無法偽裝的,即使貴為偉人或者能言善辯也不例外,因為言行不一時,動作就會顯得猶豫和遲緩。
我們究竟是哪一種人?當我們獨處時,會做些什麼事?時間和金錢都利用在什麼上麵?如果能如此一一反省,就能夠了解自己是否誠實無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