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一個人在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有一個雕塑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麵貌越來越醜了--"醜"並非指膚色、五官(他原來長得很不錯的),而是指神情、神態顯得"狡詐"、"凶惡"、"古怪"。
他遍訪名醫,均無辦法。因為吃藥也好,整容也好,都無法醫治五官之間的"關係"--無法醫治一個人的愁眉苦臉,無法醫療"滿臉橫肉,凶神惡煞"。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遊曆一座廟宇時,把自己的苦衷向長老說了。長老說,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白治,你必須為我先做一點工--雕塑幾尊神態各異的觀音像。雕塑家接受了這個條件。
在中國千百年的傳統文化中,觀音是慈祥、善良、聖潔、寬仁、正義的化身,她(他)的麵相神情,自然就是人民群眾心中這些概念的形象化、典型化。
雕塑家在塑造過程中不斷研究、琢磨觀音的德行言表,不斷模擬她(他)的心態和神情,達到了忘我的程度,他甚至感覺自己就是觀音。
半年後,工作完成了,同時,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相貌已經變得神清氣朗,端正莊嚴。
他感謝長老治好了他的病。
"不",長老說,"是你自己治好的。"
此時,雕塑家已找到了原來"變醜"的病根--原來過去兩年,他一直在雕塑夜叉!
正所謂"相由心生,相隨心滅",一個人是什麼,是因為他相信自己是什麼。
齊格說得好:"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思維方式(心態)正確的人達到他的目的,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思維方式(心態)錯誤的人。"
美國某大學的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他們向參與其中的誌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麵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誌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裏,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誌願者被允許用一麵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麵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誌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麵部傷痕的反應。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誌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原來,一個人在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麵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不是嗎?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釁的眼光......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因此,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夠充分肯定自我,就等於已經成功了一半。
人或因先天或因後天而造成外表缺陷,這都是自己無法自我選擇的,但內心狀態、精神意誌卻完全是靠自身力量來決定的。人們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在當今紛繁的世界上尤應接受和肯定自己,任何悲觀情緒都不利於走好你的人生之路。肯定自己首先要接受自己,要盡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多看多想自己好的一麵。這樣就能增強信心,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