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調伏我們的心,使自己不生氣、不惱怒
生活中,有些人脾氣非常暴躁。當他們看事情不順眼時,剛才的喜悅會一掃而空,刹那間爆發出無名怒火,使人難以判斷剛才的他和現在的她,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
平常我們與他人交往,隻要以誠相待,必然會獲得相同的回報。而對方的心情如何,我們大致都能體會出來。可是,麵對一個歇斯底裏的人,就很難預料他何時會改變心意了。
那麼暴躁的脾氣是天生的嗎?
有人問盤圭禪師:"我天生脾氣暴躁,動輒得罪他人,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盤圭禪師說:"你天生就有這麼有趣的東西嗎?你的暴躁脾氣帶來了嗎?快拿出來,我幫你治治。"
"我今天並沒有帶來,可是,每當事情不順心時,它就會宣泄出來。"
"這麼說,暴躁就不是天生的了,它隻會偶爾出現。如果在那個時候,你能克製自己,不使它發生的話,哪裏會有什麼暴躁呢?而且你將自己的暴躁脾氣推說是父母生的,這是陷父母於不義。"那個人被說得啞口無言。
憤怒是一種強烈到失控狀態的不良情緒。愛發怒的人,往往自製力很差,好像大腦不受控製,情緒大起大落,主觀意識特強。
佛說:"人一氣惱,如果不製止,就要擴大起來,就會去做愚蠢之事甚至破壞之事。要用力調伏我們的心,使自己不生氣,不惱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憤怒的時候,因為生活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不如意的事常有,令人生氣、發怒的原因也就少不了。如工作中的挫折、被人冤枉或陷害、生活中的困難、家庭不和、夫妻吵架、子女不聽話、同事間的摩擦、鄰裏的糾紛、公共場上被辱,諸如此類,都可能使人生氣、慍怒。發怒的程度,則可以從溫和表達心中的惱火,到大聲吼叫,到憤怒狂躁,直至對他人進行語言或行動上的攻擊。無論是以言或行的方式,都會具有攻擊性、傷害性和毀壞性,因此它會導致許多問題,無論從現實效果、社會倫理還是人體養生上講,都是有百弊無一利的。
釋迦牟尼佛曾經談及憤怒的破壞力。他認為,當一個人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1.雖然刻意裝扮,依然醜陋不堪。
2.雖然睡在柔軟舒適的床上,依然疼痛纏身。
3.誤把善意作惡意,錯把壞人當好人,做事魯莽不聽勸告,導致痛苦與傷害。
4.失去辛苦賺來的錢,甚至誤觸法網。
5.失去勤勉工作得來的聲望。
6.親友形同陌路,不再同你為伍。
7.死後將轉世投胎到畜生道,因為一個任怒氣駕馭自己的人,身心及言語皆表現得不健全。
這七種親痛仇快的不幸,就是憤怒帶給人的惡果。
然而,憤怒如同其他的情緒一樣,並不是不可控製的。
林則徐年輕時為人耿直,秉性急躁,曾傷害過不少人的麵子和感情。他父親林賓月看愛發怒給兒子帶來不少負麵的影響,便決定把他教導過來。為了啟發他改掉急躁病,便給他講了一個急判官誤判案的故事。於是,林則徐深深醒悟了,認識到了自己性格方麵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克製自己的急躁情緒,他在書房裏掛了一塊橫匾,上寫著兩個勁道的大字"製怒"。
控製怒氣的良方,便是把不生氣的理由放在心上,借著意誌力,把心誌專注在有益身心的事上,以消除負麵的情緒。克製怒氣的方法因人而異,其中一個頗具效果的方法便是"時間延宕法"。有人給這個方法下了結論:"生氣時,在開口的數十下;如果異常憤怒,那就數到一百吧!"
有個口訣可以更有效地控製自己的脾氣,不妨每天在心裏對自己多念幾次:"我可以克製自己的怒氣,我可以緩和自己的暴躁,我可以常保冷靜和諧之心,我可以如磐石般屹立不搖,我對自已有信心並充滿希望。"
記著重複這些話,可以增強信心,換取心靈上的平靜,縱或麵對冷酷無情的人,也可以牢記釋尊所言:"倘若有人愚昧地戕害我,我會還以無限的愛;愈是惡意的待我,愈是要以謙和的態度相待;我會因而得到善果,而他卻落得惡名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