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忘我使時光永恒,品行升華
古時候有位佛光禪師,修行參禪專心致誌,四方僧人禪客紛紛前來拜訪請教。可是,每當弟子前來通報有人向禪師學道時,他總是反問:"誰是禪師?"
佛光禪師專注禪理,就在吃飯時,也在思考著什麼。弟子見他手拿碗筷不動,就提醒他:"師父,吃飽了嗎?"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飯,反問弟子:"說什麼?誰在吃飯?"由此可見他聚精會神的程度。
農禪是當時修煉的重要方法,佛光禪師身體力行,從不分心。
有一次,弟子擔心他太累,提醒他:"師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禪師卻反問道:"誰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禪師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參學回來,向師父彙報了自己的見聞體會。接著問道:"師父,我在外20年,您生活得怎樣?
佛光禪師輕鬆地答道:"好,好,天天誦經修道,說法著述,猶如在廣闊的海洋裏遨遊,心曠神怡。"
兩人談到半夜,佛光禪師讓大智休息,天亮後再談。可是到了天亮,大智醒來,卻聽見師父的陣陣誦讀聲,看來師父又是通宵達旦。到了白天,佛光禪師更忙,沒有-絲空閑:不是接待前來拜佛參禪的禪容,就是在禪房裏執筆閱改弟子的習卷和撰述講稿。
大智問道:"師父,20年來都這麼緊張地生活嗎?怎麼不見您衰老呢?"
佛光禪師笑了笑說:"大智,我可沒有時間想到老啊!"
大智聽了這句話,終於心有所悟:原來一個人隻要具有忘我精神,就能讓自己閃爍出永恒的光芒。
忘我,是一種精神境界,也是力量的源泉。忘我,就是除了事情本身其他一律忘掉的境界,那是一種超然,一種物我兩忘。
忘我也代表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當你對某件事能夠達到忘我,你也就能生發出無比的毅力和意誌力去實現它。
當你進入忘我的狀態,你能夠充分地把握此時此刻,真正地享受並欣賞你在做和你所擁有的一切事物。它能讓你工作更有效率,達到最佳的表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完成要做的事,獲得最好的成果。
而哪些因素會妨礙我們達到忘我狀態呢?
一、外界幹擾。當你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常會被外界的許多人、事、物所幹擾,因而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使你無法專心。
二、缺乏興趣。你對所從事的事情不感興趣,或缺乏引起興趣的動機,因此使你提不起勁來。
三、事情太多。如果你選擇的事情太多,你會發現每件事情都很重要,結果每件事情都無法完成。事情太多,會使你無法專心在一件事上。
四、目標不清。你對你所要做的事不了解其目標在哪裏,不知如何做,或往什麼方向去做,自然無法專注地去完成它。
五、感到疲倦。如果你身體狀況不佳或者感冒、生病,就難以集中精神去完成某件事。
六、情緒困擾。如果你有感情上的麻煩或情緒上的困擾,譬如憤怒、憂愁、傷心、失望等,都會使你無法專心專注。
七、缺乏耐性。如果你貪圖享受、好逸惡勞,希望尋找刺激,便很容易對事物厭倦、無法專心。
克服了這些因素,我們才更容易進入忘我的狀態,從而取得巨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