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佛法無處不在,不必非在完美中求索
一位事業心極強的女強人,把婚後的"事業第二春"當作自己事業的高峰。但是過度的工作,導致她的健康出現了問題,最後她不得不停下工作,回家修養身體。一段時間之後,她再複出時,她眼中的光芒溫柔了,神情顯得輕鬆。原來她已拜訪過方舟法師,頓悟了人生的意義。
她說:"我現在做什麼都是低標準,就像我現在隻期等兒子可以身體健康、平安長大就好了。我不再用自己的高標準去為難別人,也不再折磨自己。"
的確,低標準生活,不奢求完美,才會更快樂地生活。
方舟法師為她講了一個故事:一個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圓,想要找回一個完整的自己,於是到處尋找自己的碎片。由於它是不完整的,所以滾動得非常慢,從而領略了沿途美麗的鮮花,並和蟲子們聊天,充分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它找到許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來的那一塊,於是它堅持尋找著--直到有一天,它實現了心願。
然而,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後,它滾動得太快了,於是它錯過了花開的時節,忽略了蟲子的鳴叫。當它意識到這一點時,它毅然舍棄了曆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這又讓它重新變得快樂起來。
原來,正是失去才使我們完整。所以,不必要求太高,不必非要完美。享受著路邊美景的旅途,才是真正的旅途。
佛告訴我們:佛法無處不在,不必非在完美中求索。方舟法師說:"世人崇拜完美已經登峰造極,結果時刻為其所累,片刻不得安寧。可是,完美雖然美好,卻不一定是我們需要的,也不一定是適合我們的。"
是的,我們當然應該努力讓人生完美,不要留下遺憾,但人生永遠不可能完美,得到與失去總是同時存在的。
凡世中的人們總是得到了這個又想得到那個。他們覺得人生若是缺少了某樣東西,就不夠完整。可是他們卻又忘了,在追求某樣東西的同時,他們也正在失去著另一樣東西......
人生不會完美,人也不會完美,所以無須耿耿於懷於自己總無法完善的缺點。
另一方麵,我們對待他人,也不必強求完美。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英俊聰明的小夥子一心想找一個完美無缺的妻子。他找呀找,找了整整40年也沒找到。這個小夥子變成了一個老頭,還不停地在尋找一個完美無缺的女人。
有人問他:"老公公,這麼多年了,你還沒有找到-個稱心如意的?"
老頭說:"找到過一個。"
"那你為啥不娶她?"
"唉,那女人也要找一個完美無缺的男人。"老頭痛惜地說。
苛求別人完美,會給我們自己和他人都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我們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親人、同事和朋友,盡量找找他們身上的優點。不少人為完美而吹毛求疵,結果反而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由於過分注重一些毫無價值的生活細節,他們自我折磨,以至於精神萎靡,心境惡劣,疲憊不堪。
凡事應該看開一點。人沒有必要處處留神,那隻會增加你的負擔。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弄得清清楚楚,也沒有什麼意義。至於有些並不太重要的事情,基本了解也就可以了,更不必鑽牛角尖。隻有對小事看開了,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處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