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凡值得著手去做的就值得做完
韓國的鏡虛禪師帶著出家不久的弟子滿空出外行腳布教。弟子一路上滿腹牢騷,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斷地要求師父找個地方休息。鏡虛禪師卻說路途那麼遙遠,老是休息,什麼時候才能到達目的地呢?鏡虛禪師徑自精神飽滿地向前走去。
有一日,師徒倆經過一座村莊,迎麵遇到一位姿態美麗的婦女。走在前麵的師父不曉得跟那位婦女說了些什麼,隻見那女人突然大聲尖叫。婦女的家人和鄰居聞聲出來一看,以為和尚輕薄婦女,齊聲喊打。身材高大的鏡虛禪師不顧一切地向前飛奔,走在後麵背著行李的徒弟也快速地跟隨師父往前奔逃。
跑過幾條山路後,鏡虛禪師見村人沒有追上,就在一條寂靜的山路邊停了下來,回頭看見徒弟氣喘噓噓地跑了過來,就非常關心地問徒弟道:"剛才背了那麼多行李,跑了這麼遠的路,還覺得重嗎?"
"師父!很奇怪,剛才奔跑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行李很重!"
為什麼逃避追趕自己的人跑的快而不覺得沉重,而出去行腳布教,卻感到疲憊不堪呢?
這是因為對小和尚來說,他還沒有充分領會行腳布教的重要意義,因此沒有樹立一定要達到目的的決心。相反,當他們被人冤枉、被人追打的時候,目標卻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一定要逃掉!這樣一來,就絲毫不感到疲勞了。或者說,後者是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才不感到疲勞。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對前途沒有堅毅不拔的信心及目標,那麼做一點小事,就會覺得很辛苦、繁重;相反,如果對前途有信心、有理想、有目標,再遠的路途、再重的責任,也不會感覺辛苦、繁重了。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小學生閱讀一篇課文,第一次不規定時間,用了8分鍾全班才完成;第二次,規定5分鍾必須讀完,結果全班同學用不到5分鍾時間都讀完了。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人如果有目標,會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這個壓力可以激活他的行動,去為了完成目標而做出各種努力。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憑智慧戰勝對手。
後來他在自傳中這樣解釋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也是如此,我們如果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的人生之路將走得不會那樣沉重,而且我們會實現更,我們的一生中會少了許多懊悔和惋惜。可以說,一個人無論他現在多大年齡,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