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要訓練自己有更大的擔當力和責任感
慧遠禪師年輕的時候喜歡四處雲遊。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好吸煙的行人,兩個人走了很長一段山路,然後坐在河邊休息。那個行人給了慧遠禪師一袋煙,慧遠禪師高興地接受了行人的饋贈,然後他們就在那裏聊天。由於談的十分投機,那人又送給他一根煙管和一些煙草。
慧遠禪師和那個人分開之後,心想:"這個東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會幹擾我的禪定,時間長了一定會難以改掉這個習慣,還是趁早戒掉為好。"於是就把煙管和煙草全部扔掉了。
又過了幾年,他又迷上了《易經》。那時候正是冬天,天寒地凍,他寫信給自己的老師要求給他寄一些棉衣,但是信已經寄出去很長時間了,冬天已經過去,山上的雪都開始化了,老師還沒寄衣服來,送信的人也沒有任何音信。慧遠禪師於是用易經為自己占卜了一卦,結果算出那封信並沒有達到老師那裏。但是他轉念一想:"易經占卜固然準確,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麼能夠全心全意地參禪呢?"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接觸易經之術。
之後慧遠又一度迷上了書法,每天鑽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幾個書法家也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可是他轉念又想:"我又偏離了自己的正道,再這樣下去,我可能就成為書法家而成不了禪師了。"於是他一心參悟,放棄了一切和禪無關的東西,終於成為了一位禪宗大師。
人生要增長自己的力量,恒心最為重要。你有恒心,就能持久,你有恒心,就有力量。功虧一簣或半途而廢,是不能成功的。佛說: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
每念小悟,集小為大;
柔繩為鋸,堅木可斷;
滴水雖微,可以穿石。
對於修行是如此,對待生活中任何事情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明白自己的目標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為了成就目標而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為偏離了目標,便要立刻改正。
古時候有個叫作樂羊子的人,娶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妻子。在妻子的鼓勵下,樂羊子出遠門求學去了。
一天,妻子正織著布,忽然聽見有人敲門。竟然是樂羊子回來了。妻子問他為什麼回來,他望著妻子笑答:"沒什麼事,隻是太想念你了。"
妻子很難過。她抓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大吃一驚,問:"你這是幹什麼?"妻子回答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才織成了一整匹布。現在我把它剪斷了,前麵的功夫就都白費了。你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半途而廢,不願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樂羊子聽了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錯了。於是短暫停留後,他再次離開家去求學,整整過了7年才學成而返。
任何事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沒有意誌的人,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廢,不容易取得成功。比如哥自尼寫《天體運行論》用了36年,歌德寫詩歌《浮士德》花了60年時間,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27年;曹雪芹寫《紅樓夢》用了10年......這些偉大的作品,沒有堅強的意誌是不可能產生的。
許多人在為心中的目標而努力拚搏時,看不到自己離成功還有多遠,於是,在拚搏一陣還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便產生了絕望,放棄了努力。也許,在你放棄努力的時候,離成功已不到50米。隻要你向前走幾步,就能看到燦爛的陽光,但如果你放棄了,可能就永遠與陽光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