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施調查階段。以上準備工作完成後,就可進入實際調查。實施公關調查的過程,就是獲取大量信息資料的過程。有時,可以通過收集文獻、分析文獻資料的方法,來獲取信息資料,此方法經常使用,是一種通過第二手資料來了解信息的方法。如需要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社會公眾對組織形象的認識以及社會環境變化的資料時,僅僅依靠搜集現成資料還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實地調查,如觀察、訪談、抽樣調查等方法,搜集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實地調查應根據調研方案中所確定的調研方式、時間安排和經費預算統籌安排,有條不紊地進行。
3、分析階段。實際調查結束後,公共關係人員要對大量的資料進行整理、記錄、統計和分析,以便得出有價值的數據資料和相關信息,作為公共關係決策的依據。
4、撰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公關調查的最終成果。它是對調查研究的問題,進行係統的分析,得出結論後撰寫的書麵報告,這是公共關係調研最後階段的主要工作。調研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調查的意義和目的,調查的對象和範圍,調查方式和方法,調查的進程等說明。第二部分是報告的主體,包括調查獲得的信息和分析說明。最後一部分是調研的結論、意見和建議。
(五)、公共關係的調查方法
確定什麼樣的調查方法,是公共關係調查的關鍵環節。科學正確的調查方法能夠確保獲取的信息準確而可靠,並能使調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公共關係調查方法將一般的社會調查方法結合公共關係實際,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許多具有公共關係特點的調查方法。具體來講,公共關係調查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文獻研究。文獻研究是一種收集、保存、檢索、分析文獻資料的方法。此方法經常使用,是一種通過第二手資料來了解信息的方法。具體工作有以下幾項:
(1)、收集資料。公共關係人員要及時收集有關的信息資料,括出版物,如書籍、報紙、刊物等;檔案,如文件、報表、簡報等;個人文獻,如私人信件、筆記、契約等。
(2)、保存資料。對收集的資料要進行科學的分類、保存,建立分類檢索係統。
(3)、檢索分析資料。在檢索出所需資料後,還需對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發展及其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研究。
2、媒介分析法。就是指調查人員對各種媒介(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網絡、電影、書籍等),所傳播的有關組織形象的信息進行調查分析的一種方法,它是對各種媒介所傳播信息的內容、數量、質量、時間、頻率等等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從中挖掘出對組織有用的信息。就一般而言,某個組織的信息被媒介引用、報道的次數越多,它的影響就越大,知名度就越高。媒介分析法是組織有目的、係統的情報收集和調研活動。
3、訪談法。是指調查人員通過直接與調查對象進行交談,收集口頭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根據訪談人數又可以分為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兩種。訪談法不僅適用於搜集用戶意見,還可以通過對政界代表、社會名流、新聞工作者、權威人土、協作單位和關鍵人物的訪談來廣泛地收集信息。訪談法具有直接性、靈活性和適應性的特點。訪談法的優點是:獲得的信息內容詳細,問題討論透徹、準確,一次麵談不夠的,還可約請多次麵談,也可請對方寫成書麵材料補充。其缺點是效率較問卷調查低,費用開支較大,標準化程度低。
4、問卷調查法。問卷又稱詢問表或調查表。問卷法就是運用係統地記載需要調查的問題和項目的表式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度量,從而搜集到第一手資料的一種方法。
問卷可分為開放式問卷和封閉式問卷兩種。開放式問眷是對所調查的問題不作答案限製,由被調查者自由回答的問卷。它的優點是回答自由,填答者能深入、詳盡地闡述自己的意見。缺點是結果不好分類,難以統一標準衡量,不便於統計處理。封閉式問卷是對問卷中所提問題給出幾個可能的答案,填答者隻能從中選定答案。它的優點是分類明確,便於統計分析,信度較高。缺點是難以得到深入具體的建議,不利於發現新的問題。為了彌補各自的不足,必要時把兩種問卷結合起來成為混合型問卷。用開放式部分來輔助分析和了解封閉式問卷中的更深層次的問題。
5、抽樣調查法。就是科學地從調查總體中選取一部分作為調查樣本而進行實際調查的方法。樣本應能代表總體又能說明總體的情況。因此,樣本的抽取是否科學,是抽樣調查方法的關鍵。在公共關係調查中,常用的抽樣方法有:隨機抽樣、分層抽樣、區域抽樣和定額抽樣等。
(1)、隨機抽樣。隨機抽樣就是不加任何分組、排隊,而從總體中完全隨機地抽取樣本。總體中的任何公眾被抽中的機會是均等的。
(2)、分層抽樣。就是將總體按其屬性特征分為若幹層,然後在各層中隨機抽取樣本單位,而不是從總體中直接抽取樣本單位。這是一種限製性隨機抽樣方法。它能提高樣本的代表性,而又不至於給調查結果帶來偏誤。尤其適用於總體情況複雜、各單位間差異較大、單位數較多的情況。但要注意分層的數目不宜過多,層次的劃分必須界限清楚,必須知道各層中的單位數目和比例。
(3)、區域抽樣。就是在總體中先選取若幹地區(比如城市中的街道、縣中的鄉等),然後再從選取的地區內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實際調查樣本。這種方法類似於分層抽樣方法。此種方法適用於調查總體很大、實際調查很困難的公共關係調查。
(4)、定額抽樣。這是一種靠調查者的判斷來確定樣本的方法。為了保證樣本的代表性,調查者對樣本的選擇也有一定程度的控製。但這種代表性在實際上如何判定,隻是調查人的看法。這種方法選取的個體在總體中沒有均等被選取的機會,一般多用於探索性研究。
6、跟蹤調查法。就是公共關係調查人員選擇一些特定的對象進行定人或定產品的深入、連續的調查。時間短則幾月,長則幾年。其優點是更能深入了解特定對象的思想、態度的變化過程,掌握其心理特征,探索工作經驗。同時也可以聯絡感情,形成較穩固的信息渠道。缺點是開支較大。許多組織包括一些企業和醫院開展的“用戶意見跟蹤卡”就屬於這一種。
7、係統調查法。運用一次抽樣調查中的樣本,按—定時間進行定期調查或長期調查就形成了係統調查。定期調查可以根據需要,分別在每周、每月、每季、每半年進行一次。長期調查一般是指連續一年以上至多年的調查。如統計局進行的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的調查。係統調查的優越性是資料連續、可比性強,能夠看出同一樣本的前後變化,而且節省人力和時間。缺點是時間過長樣本可能會發生變化或老化,被調查者也會出現厭煩情緒,使調查失去意義。
總的來說,公共關係調查的性質,是認識社會組織的公共關係狀態的一種實踐活動;公共關係調查的任務,是考察與收集社會組織公共關係狀態的各種資料並加以分析和研究;公共關係調查的中介,是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公共關係調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和掌握社會組織所處公共關係環境及狀況,找到社會組織麵臨的問題,減少組織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失時機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增強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公共關係調查,無論是以什麼方式進行,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都不能說是完全正確或有用的,這其中就存在一個分析過程,即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公關調研是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全麵、準確地了解社會組織的公共關係現狀,預測公共關係發展的趨勢,為社會組織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並對公共關係活動的效果進行評估。而在某一社會組織麵臨具體的公共關係問題時,或該組織策劃具體的公共關係活動之前,公關調研可以幫助公關人員監測社會環境,及時把握公眾輿論,認識公眾的態度,並在此基礎上製訂切實可行的公關計劃,實施有效的傳播與溝通,以解決組織麵臨的具體問題,塑造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