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靈敏的預警係統。為了預防危機的發生,防患於未然,組織應設立自己的情報信息網絡,保持溝通暢通。建立預警係統,可以對公眾、競爭對手、政府、有關部門以及自然環境中有可能威肋組織生存和發展的信息優先處理,並做出科學的預測,分析危機出現的可能性以及出現後會對組織產生多大的負麵影響。
2、完善組織的管理係統。組織要避免危機,僅靠靈敏的預警係統、反應係統還不夠,還要依靠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完善的管理係統,以便根據預警係統的信息製定應急措施和采取必要的行動,將危機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或消滅於萌芽狀態,從而保證組織健康順利地發展,真正做到從各個方麵來防範危機的出現。平時,公共關係部門應在掌握各方麵信息的基礎上,對組織可能發生的事件做好預測和分析,對可能產生的影響範圍及事件性質、規模、後果等分析,根據分析情況與組織的各有關部門共同對此製訂出基本應付方法、措施,並作好統一安排。
3、預警分析。組織危機的預警分析是指對危機跡象進行監測、識別、診斷與評價的過程,並由此作出對組織成員的警示,通告他們的危機信息,以便他們及時脫離危機險境,減輕危機造成的形象損失,有效地避開危機所造成的危害。
(1)、監測。監測是指對組織形象危機的監視和預測。首先,要確定危機跡象的監測對象,明確監測的重點對象和重點領域。然後,采取有效的手段對重點對象和領域實行監測。
(2)、識別。識別必須要有指標,這樣,識別才有明確的具體內容。才可以直接測量。在組織經過大量調查、掌握危機跡象的材料後,經過分析比較、判斷推理,在定量的基礎上對危機跡象進行準確有效的描述。
(3)、診斷。診斷是指對危機的成因分析和對發展趨勢的預測性結淪。它為危機的預控提供了依據。危機的成因是多方麵的,從內部來看,包括組織成員的素質低下、管理缺乏規範、經營決策失誤、法製觀念淡薄、公共關係策劃不當等因素;從外部來看,包括自然環境的突變、公眾心態的失衡、科學技術的變化、市場產品的壟斷、行業規範不健全、體製不相適應等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找出產生危機的主要成因。
(4)、評價。對形象危機造成的後果或損失進行評價,包括有形損失和無形損失。有形損失是指危機直接給組織帶來的人、財、物損失;無形損失是指組織的形象損失,無形損失在開始階段不明顯,如不采取補救措施,任其持續和發展,其損失將是巨大的。公共關係的形象危機管理著重在無形損失的補救,但對有形損失也要重視。同時,不僅對已經確認的危機跡象造成的損失進行評價,而且對危機跡象在將來一定時期內可能造成的損失也要進行評價,以便為危機預控提供依據。
(三)、警示預報
警示預報是組織危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在組織內部,警示的對象應是組織的領導管理層、公關人員和全體員工,要引起他們對組織危機的重視,以便他們做好應變的準備。在組織外部,警示的對象是與組織可能出現的危機密切相關的公眾,以使他們對危機發生有充分思想準備,與組織密切合作,采取措施盡可能減輕危機損失。
警示預報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是通過信息溝通、組織溝通、心理溝通來實現的。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大眾傳播媒介和互聯網的傳播信息和引導輿論的作用。
(四)、預控對策
1、樹立全員危機感。社會組織的每一個員工都應從思想上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通過危機教育與管理,讓員工了解公關危機的特征和危害,增強危機意識,以便他們提高自身素質,優化行為,預防各種危機的發生。隻有具備憂患意識,員工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維護組織形象上,不斷改進服務態度,使組織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2、做好準備工作。危機管理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組織準備、建立危機管理計劃和製度、條件準備三個方麵:
(1)、組織準備。一般而言,組織的危機處理機製是由組織內部和外部兩大部分組成的。在組織內部,設立危機處理機構,並確立新聞發言人,專門研究和處理危機事件發生的策略和措施。在組織的外部,一般要委托公關谘詢公司,並與傳媒維持一個良好的合作關係,一旦組織發生危機,可以迅速及時地利用媒體,開展宣傳活動,將可能蔓延開的損失減少至最小。要做好組織危機處理的組織準備,一是組織最高決策者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二是要訓練一支專業的危機應急隊伍。由於危機處理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管理活動,涉及麵廣,不僅需要危機處理的專門知識,而且需要具有應變能力和創造意識。
(2)、建立危機管理計劃和製度。科學管理的基礎是計劃的製定,危機管理計劃和製度的製定能使人們在遇到危機時能有章可循地解決問題,並為必要的行動提供思路框架。另一方麵,在危機管理中,通過製度的建立能夠約束組織成員的行為,以保證組織危機管理方針、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