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關係的社交禮儀 第一節 現代社交禮儀概述(1 / 3)

第九章 公共關係的社交禮儀 第一節 現代社交禮儀概述

一、現代社交禮儀的概念

現代社交禮儀的內涵極為豐富,不僅包括禮貌、禮節、儀表,有時還表現為一定的儀式。

禮貌: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對對方表示敬重和友善的行為方式,它是一種使自己和別人都感到愉悅的行為舉止和內在修養。禮貌是文明行為的起碼要求,是禮儀的基礎。

禮節:是指待人接物的行為規矩,是禮貌的具體表現方式。禮節是社會文明(行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階級社會中,對不同階級和階層規定了與其地位相應的禮節,即所謂“進退有度,尊卑有別”,帶有明顯的社會等級性質。現代的禮節,則是在平等互尊基礎上的行為規矩。它雖然不同於法律,但它是人與人之間不成文的“法”,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必須遵循的表示禮儀的一種慣用形式。包括待人接物、應對進退的方式,招呼和致意的形式,社交場合的儀表、舉止、風度等。

儀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舉止、表情、談吐、服飾和個人衛生等方麵的要求,是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儀式:是禮的秩序形式,泛指在一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程序和規範化的活動。《說文解字》說:“儀,度也。”本意指法度、準則、典範,後引申為禮節、儀式。

二、現代社交禮儀的原則

雖然中外社交禮儀和習俗名目繁多,但在應用社交禮儀時,有一些帶普遍性、規律性的禮儀原則,是必須了解的,掌握了這些原則,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和應用社交禮儀。

(一)、尊敬他人原則

尊敬人這是禮儀的情感基礎。孟子曰:“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說:“尊敬別人,就是尊敬自已。”在人際交往中遵循著情感等價交換的原則。即“你想要別人怎麼待你,首先看你怎樣待別人”,隻有尊敬別人,才能換得別人的尊敬。敬人本身包括自尊和敬人兩個方麵:自尊就是在各種場合自尊、自愛,維護自己的人格。正如金正昆先生在《服務禮儀教程》一書中所言:敬人就是不僅要尊重交往對象的人格、愛好和習俗,而且要真心誠意地接受對方、重視對方並恰到好處地讚美對方,這就是敬人“三A”理論。因為在英文裏,“接受”、“重視”、讚美”這三個詞彙都以“A”字母打頭,所以被稱為敬人“三A”理論。

(二)、自我約束原則

社交禮儀是人際交往中具有約束力的行為規範,遵守社交禮儀就少不了自我克製的。自我約束就是嚴格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和社交禮節,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一句話要“立於禮”。當今社會,人與人的關係極為密切,往往在一舉手、一投足間若失了分寸,就會引起別人的不快樂、不舒服。因此,在社交活動中,要堅持“寧可讓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禮待人”的原則(美國作家愛默生語)。

(三)、誠實守信原則

人際交往中的品德因素,最重要的莫過於誠實守信。禮儀是講究“誠於中,形於外”(禮記“大學”)的,心中有“禮”,然後言行才有“禮”。以誠待人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深化的保證,也是社交禮儀的基本準則。誠實與守信二者有著密切的聯係,在社交活動中,表裏如一,真誠待人,才能贏得別人的理解與信任。失去信用,人就失去朋友,失去他人的信任、關照與支持。

(四)、平等友善原則

平等而友善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一個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這樣才能形成合力,成就事業。當代社會是人際交往頻繁的社會,隨著經濟全球化,隨著服務行業的大發展,每個人都麵臨著更多的與人交住的機會,因此,需要我們以平等、友好、善良的態度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

(五)、寬容豁達原則

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人類的美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的思想感情可以溝通,但人與人之間由於經曆、文化、修養等因素而產生的差異不可能消除,這就需要求同存異,相互容納。所謂寬容,就是對交往對象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個性差異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古人有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處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這些格言告訴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要有寬廣豁達的胸懷,對非原則性問題不斤斤計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總之,寬容豁達有助於擴大交往空間,也有助於消除人際間的緊張和矛盾。

(六)、入鄉隨俗原則

禮源於俗,禮與俗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入鄉隨俗也是社會交往的一個原則。由於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人際交往中禮儀習俗有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施禮者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禮俗保持一致,掌握這一原則,有助於人際關係的融洽和人際交往的擴大。

(七)、謙恭有度的原則

古人雲:“君子之交談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在人際交往中,溝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即人際交往缺乏適度的距離感,結果會適得其反。在接待服務時,既要熱情友好,謙虛謹慎,尊重容人,殷勤接待;又要自尊自愛,端莊穩重,不卑不亢,以體現平等公正。要把握交往的分寸,注意感情適度,談吐適度,舉止適度。

(八)、嚴守禮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