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關係的社交禮儀 第二節 日常交往的禮儀(1 / 3)

第九章 公共關係的社交禮儀 第二節 日常交往的禮儀

公共關係人員幾乎每天都在和各種各樣的公眾打交道,對於外部公眾而言,公共關係人員是組織的“形象代言人”。因而,要求公共關係人員注意日常交往的禮儀。

一、介紹的禮儀

在交際場合結識朋友,免不了要介紹。介紹一般有三種方式: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他人為你介紹。

(一)、自我介紹

在公眾場合,當你有必要說明身份,而又沒有人為你作介紹,或需要進行自我推薦時,就應該抓住時機進行自我介紹。介紹時要講清姓名、身份和工作單位。自我介紹應做到真誠可信,不卑不亢,從容自如。在表述上力求簡潔明了、具體而富有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介紹人在場,自我介紹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二)、為他人介紹

在社交場合,你所認識的人,他們彼此不相識,但彼此又有結識的願望,這時你有必要為他們介紹認識。

1、介紹的順序。在為他人介紹時,人們遵循著“長者優先”、“女士優先“、“主人優先”等原則。即“受尊敬的一方有優先了解對方的權力”。介紹的順序為:①將男士介紹給女士;②將職位低的人介紹給職位高的人;③將年紀輕的人介紹給年紀大的人;④將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⑤將客人介紹給主人;⑥將後來的客人介紹給先來的客人;⑦把自己的家人或親戚介紹給朋友。

2、介紹語言的使用。在較為正式的場合,在介紹過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對此人的敬意,在作介紹時可視當時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三)、他人為你介紹

在一般情況下,被介紹人應起立向對方問候,如果被介紹雙方相隔較遠,中間又有障礙物,可舉右手致意,或點頭微笑致意。

(四)、介紹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介紹人和被介紹人(除年邁者外)都應起立,以示尊重和禮貌,待介紹人介紹完畢後,被介紹雙方應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致意。在宴會桌、會議桌、談判桌上,介紹人和被介紹人可視情況不必起立,被介紹雙方應點頭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紹雙方相隔較遠,中間又有障礙物,可舉起右手致意,點頭微笑致意。自我介紹時,介紹人就是本人,介紹者應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回應後再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姓名、身份、單位等。如果見麵雙方是主客關係,作為主人的一方應主動打招呼,以示歡迎和尊重。

二、握手禮儀

握手禮儀是人們見麵時最常使用,適應範圍最為廣泛的見麵致意禮節,也是世界各國通用的禮節。

(一)、握手的次序

1、女士先伸手。男女之間,隻有女士先伸手,男方才能伸手輕輕回握。如女方不伸手,沒有握手的意思,男方則可點頭致意。

2、主人先伸手。賓主之間,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義務。不論男女、女主人都要主動伸手表示歡迎,同樣,男主人也可以向女賓男賓伸出手來表示歡迎。

3、身份高的人先伸手。兩人存在身份高低差別時,身份高的應主動伸手,身份低的要相應回握。

4、年長者先伸手。同一性別的人相見,年齡大的先伸手,年齡小的應回握。

當存在年齡與性別衝突時,男同誌年齡大,女同誌年齡小,一般仍以女性先伸手為主。

當然,這個握手的先伸手並非神聖不可侵犯:如果對方沒有握手優先權,但對方己先伸手,你要立即積極回應。

(二)、握手的方法

掌握正確的握手方法,應從以下幾方麵加強注意:

1、握手時,兩人相距—步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掌心向內,手抬到腹部,上身略微前傾,眼睛正視對方,麵帶微笑,輕輕地握住對方的手上下抖動幾下。

2、握手的力度。握手時不要用力過猛,握手力度一般以不握痛對方的手為限度。在—般情況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與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緊,西方人往往隻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當然握手也不能鬆鬆垮垮,這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3、握手的時間。握手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初次見麵者,一般應控製在三秒鍾以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肯鬆開。即使同性的握手時間也不宜過度,以免對方欲罷不能。關係密切的老朋友或關係親近的人可以邊握手邊問候,甚至雙手長時間握在一起。

4、握手時要脫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時雙方要脫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們的裝飾性手套和裝飾性帽子可以不摘。戴軍帽的軍人或其他戴製服帽的工作人員,握手時可以不摘帽,但要先行敬禮後再握手。

5、握手時要注意力集中,不能一邊握手,一邊左顧右脅,不能嘴裏嚼著口香糖或嘴上叨著香煙。

6、握手時雙目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問好,多人同時握手時應按順序進行,切忌交叉握手。

7、握手時避免給人濕或冷的手。在握手之前不妨把手在裙子或褲子上擦一擦,使你伸出去的手是幹的。在你要與人握手時,不妨把手放在口袋裏讓手暖和點。

8、當對方兩雙手滿是東西或對方一手正拿著食物,而另—隻手正提著飲料,這時不必與其握手,最好以點頭微笑示意為宜。

9、當對方的手受傷不便握手時,你可以握住他的前臂或上臂問候。

10、在任何情況下,拒絕對方主動要求握手的舉動都被認為是無禮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幹淨時,應謝絕握手,但必須解釋並致謙。

(三)、握手的場合

1、當你遇見老朋友時應握手問好。

2、當原來陌生的兩人被介紹認識時應握手問好。

3、當你與人告別時雙方應握手作別。

4、當某人獲獎,你表示祝賀應握手。

5、當向某人表示慰問或感激時應握手。

6、當你與某人關係和解時要握手。

三、稱呼禮儀

日常生活中,正確的稱呼,將使你的交往和交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一)、朋友、同學、同事之間的稱呼

同事之間,年長者之間可互稱為“老張”、‘老李”、“老劉”;年輕人之間可互稱“小陳”、“小郭”;年輕人可稱年老同誌為“王老師”、“趙老師”、“馬老師”等;朋友、同學之間可以直呼其名,以顯親切感。長者、老師對晚輩、同學也可直呼其名。

(二)、一般人之間的稱呼

在改革開放前,大多數人都可以互稱同誌。改革開放後,這種稱呼仍適用,在社交場合通常用“先生”、“小姐”或“女士”。

(三)、對有職務、職稱、學位的人的稱呼

對於有職務、職稱的人可以以職務、職稱來稱呼,如律師、工程師、醫生、院長、經理、懂事長、博士等,在姓之後加上他的職務、職稱、或學位。如張律師、王院長、李博士、劉醫生等等。

四、電話禮儀

在現代社會裏,電話是一種常用的通訊工具,掌握打電話和接電話的禮節也是日常禮儀中的重要內容。

(一)、打電話

1、首先通報自己的姓名、身份。必要時,應詢問對方是否方便,對方回答“方便”後,再開始交談。

2、打電話的用語要恰當,你打電話找人時,要禮貌地問:“你好,請問××在嗎”?若要找的人不在,可請他幫忙轉告,若不便轉告,可留下電話號碼與姓名,等朋友回來再打給你。

3、打電話時你的口要正對著話筒,聲音要適中,音調要自然,口齒要清楚,速度不可太快,必要時把重要的話重複一遍,提到時間、地點、數字等,一定要交代仔細。在打電話時,由於你的姿態、笑容、動作等對方看不見,你的善意、親切、好感完全依靠你的語言和音調來表達。所以,打電話是一定要使自己的聲音富有感染力。

4、通話完畢時應道“再見”,然後輕輕放下電話。

5、打電話撥錯號碼時,應向對方道歉,不要滿不在乎地馬上掛電話,這是很不禮貌的。

6、選擇適當的時間。一般的公務電話最好避開臨近下班的時間,因為這時打電話,對方往往急於下班,很可能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公務電話應盡量打在對方單位,若確有必要往對方家裏打時,應注意避開吃飯或午睡時間,晚10點以後、早上8點之前應避免打電話打擾。

(二)、接電話

1、接電話時,電話鈴響應立即接電話,最好不要讓鈴聲響過五遍。拿起電話應先自報家門,常用語是:“您好,這裏是××公司××部”。當事人親自接電話時應先禮貌地說“××先生(女士)您好”。

2、若對方說話的很重要,要準備好紙和筆,做好記錄,並重複對方的話以核實是否正確,在打長途電話時尤其如此。接電話時對對方的談話可作必要的重複,重要的內容應簡明扼要地記錄下來,如時間、地點、聯係事宜、需解決的問題等

3、若對方要找人不在,可按對方要求做記錄,然後再重述一便,以免錯誤、遺漏。電話交談完畢時,應盡量讓對方結束對話,若確需自己來結束,如手邊有急需處理的事宜,應加以解釋、致歉。通話完畢後,應等對方放下話筒後,再輕輕地放下電話,以示尊重。

4、不要邊吃東西邊接電話。如正在吃飯突然有電話來應先把食物吞下再說話。

5、接電話時,應減少周圍的噪雜聲。例如,可關掉音響,關小電視音量。

6、對無趣的來電者也要禮貌。由於電話十分普及,常會接到一些推銷者的電話,這些電話可能打擾了你,但不必去斥責他們,應該禮貌地拒絕,這樣才是有修養的人。

五、服飾禮儀

服飾本身是一種物質文化現象,而服飾美就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了。作為一種形式美,服飾對人的儀表起到修飾作用。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服飾不僅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愛好和性格,也可以顯示出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力量。人們對服飾的選擇,反映著人的內心,反映著人的文化水平和修養程度。從某意義上說,服飾是一種形體語言,它可以部分地反映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個性、愛好、教養和價值觀。合理的衣著可以使男性顯得更加瀟灑,女性更加秀美,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著裝原則。

著裝的核心是體現人的美,這是我們著裝的出發點,著裝應考慮以下四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