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關係的社交禮儀 第三節 大學生社交禮儀
作為有文化、有知識的新時代的大學生,理應學習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現代社交禮儀知識,提高禮儀修養,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這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而且也是當代大學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發展,塑造良好形象的內在要求。
一、大學生基本行為規範
大學生基本行為規範不是指的道德行為規範,也不是指的所要遵守的規章製度,而是指在禮儀範疇內所要遵循的基本行為規範。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的舉止、說話和聽話、問候和介紹、握手和使用電話方麵的禮節。作為文化層次較高的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學習禮儀,運用禮儀,形成文明禮貌的良好素質,遵守禮儀所規定的行為規範,以良好的形象展現於社會和世人麵前。
(一)、大學生舉止
大學生舉止是大學生自身素質在生活和行為方麵的反映,是大學生禮儀的重要內容。人們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這說明不論站、坐、行,都是很有講究的。“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就是我國古代對人體姿態美的要求。也就是說,站要直立挺拔,坐要端正莊重,走要精神振奮。正確而優雅的舉止,可以使大學生顯得有風度,有修養,給人以美好的印象;反之則顯得不雅,甚至失禮。因此,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形成良好的坐、行姿態,做到舉止端莊,優雅得體,風度翩翩。這既是確立當代大學生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大學生禮儀的基本要求。
1、站相。一般來說,站立姿態主要有立正姿勢、跨立姿勢、稍息姿勢三種。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的站立姿勢雖然不像立正姿勢、跨立姿勢、稍息姿勢要求的那樣嚴格,但也必須保持—定的姿態。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全身正直,雙肩自然下垂,這樣的姿態就顯得大方優雅、自然得體。否則,容易形成不良的站立習慣,天長日久,使身體產生畸形。比如,站立時脊往後彎、含胸,可造成重心偏後,形成扣肩、駝背;站立時重心偏前,產生塌腰、背肩、拱臀。因此,隻有在平時注意養成正確的站立姿勢,才能避免以上情況的出現。
如果長時間站立,可交換雙腳的位置,將身體的重量交互落在左右腳上。與人談話時,身體應直立並微微前傾,不能總低頭、抬頭。如果是十分正式的場合,必須始終保持身體直立,兩臂下垂的姿勢。與別人作較正式的談話時,不能把雙臂抱在胸前或插在褲兜裏。如果覺得直立太拘謹,可以事先準備一本書刊或一份報紙等握在手裏,就可以緩解不自在的感覺。如果是在辦公室、教室或宿舍,可以用手扶著椅背、桌沿、床邊,這樣顯得較為輕鬆自然。總之,站立時要自然、大方、優美,體現出大學生的風度和修養。
大學生要養成正確的站立姿勢,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外,還可以輔以自我練習,即背牆而立,使後腦勺、肩胛骨、臀部、腳跟都能觸及牆壁,然後反複使腳後跟抬起。隻要試一試,就會體驗到這樣的姿態和體形是多麼挺拔和端正。隻要經常進行自我訓練,用不了多久就能養成正確的站立習慣。
2、坐姿。正確的坐姿不僅能夠反映大學生的修養程度,而且能夠為大學生增添幾分風度。在大學期間,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每天要在桌前坐數小時以上。因此,大學生必須十分講究坐的姿勢。
對於坐姿,有著較高的禮儀要求。正確的坐姿是:上身保持正直,下巴往後收,脖子要直,胸部要挺起,手自然地置於雙膝之上。大學生應該經常檢查、監督自己的坐姿,如果發覺背彎成弓形,兩肩不水平等,就要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坐姿容易造成駝背,因此,大學生保持正確的坐姿是非常重要的。
正確的坐姿不但使人感到優美、端莊、文雅,而且能夠使人保持健康。大學生要養成正確的坐姿應注意以下三點:
(1)、入座時要注意輕、緩、緊。輕是指落座時的聲音要輕;緩是指入座時動作要柔和,不要忽地坐下或騰地站起;緊是指入座時腰部、腿部的肌肉要緊張,髓臀部肌肉應收緊。
(2)、坐著的時候,要注意兩手的放置,兩手可以自然地改在腿上,或雙手抱臂,或交叉兩胳膊放在腿上。手和胳膊若不是說話需要些手勢,動作不可太多太碎,以免顯得不太穩重。
(3)、坐的姿勢可分為:嚴肅型、隨意型、半隨意型。
此外,還要注意克服幾種不禮貌或不合規矩的坐相。一是雙腿大分叉或是癱在椅子上,身體過於放鬆;二是作二郎腿時頻繁地倒腿;三是抖動;四是將一腿曲回,腳蹬在自己座上;五是擺弄手指或茶杯等東西,不時地整理頭發和衣服;六是雙手交叉於腦後仰坐在沙發上;七是坐定以後,腳尖向內,向外,或把腳藏在坐椅下麵;八是半脫鞋或兩腳在地上蹭來蹭去;九是架著二郎腿時,懸空的那隻腳亂晃亂抖。以上的這些坐姿都是失禮的表現。
3、走相。人走路的樣子千姿百態,各不相同,給人的感覺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步伐矯健、輕鬆、敏捷、靈活、富有彈性,使人聯想到年輕、健康、活力,令人精神振奮;有的步伐輕盈、靈敏,行如和風,給人以輕巧、歡悅、柔和之感。這樣的走姿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學生不注意走相,如走起路來左顧右盼,搖頭晃腦,或扭扭捏捏,故作姿態,勾肩搭背,不僅走路的樣子很難看,而且破壞了人體的美,給人以不快的感受。走相不僅能反映出大學生的個性,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反映出大學生的修養,因此,大學生必須講究走路的姿勢。
一般來說,正確的步態應該是端莊有力。即:頭要正,挺胸,微昂頭,支撐腳的膝部不要彎曲,腳掌要直行。由於性別、性格的原因以及美學的要求,男女的步態是有區別的,男生以走大步為佳,女生以走碎步為美。女生的走姿應風度翩翩,背部挺直,下頜略收,擺臂自然,步態輕盈。男生的走姿應穩健,行走時起腳要幹淨利索,有鮮明的節奏感,而不要拖遝,少氣無力,走起路來膝蓋要直,不要彎著腿走,上身不要前仰或後仰,步履要自然有力,不要用碎步,也不要用跨步。無論男生還是女生,走路一般不要把手插在衣服口袋裏,尤其不可插在褲袋裏,也不要掐腰或倒背著手,因為這樣不美觀。如果是兩人或數人一起走路,應使自己的步伐與他人的步伐協調一致,既不要走得太快,一個人遙遙領先;也不要走得太慢,孤單單地落在後麵,應盡量與大家保持平行。
除此之外,走路時還要注意與出入的場合相適應。比如,在室內走路時要輕而穩;在街上走路時要健而捷;在花園散步要輕而緩;外出旅遊步子要輕快、活潑;在運動會上走路要雄壯有力;在病房裏或閱覽室裏走路要輕而柔;在正式場合走路要穩健、大方;在喪禮上步子要沉而慢等等。總之,走姿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宜。
二、大學生校園禮儀
大學生校園禮儀,是指大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這些行為規範和準則,既體現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對當代青年的普遍要求,也體現了國家對當代大學生的特殊要求,對大學生全麵發展起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校園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使高校精神文明建設走在全社會前列的基本保證。當代大學生必須適應時代要求,認真學習和實踐大學生校園禮儀,努力樹立起新時期大學生的文明形象。
(一)、日常交往禮儀
在大學校園裏,大學生每天都與教師、同學和管理人員發生著直接的聯係和交往。這些聯係和交往構成了大學生的基本交往網絡,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大學生同教師、同學和管理人員之間的關係,也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因此,大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期間應正確處理好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以及與管理人員之間的關係,努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1、大學生與教師交往的禮儀。
(1)、尊敬教師。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教育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神聖職責。他們不斷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因此,尊敬教師應是每—個大學生的起碼禮儀。
尊敬老師,首先就要尊重教師的勞動。主要表現在上課要認真聽講。目前,課堂教學仍是大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環節,教師講授的內容盡管部分甚至大部分仍來自於教材,但已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經過思考進行過篩選、精化、細化和排列組合的內容。浸透了教師的心血,融合了教師的經驗和體會。因此,大學生在上課時要聚精會神地聽講,切不可因為教師講的課程不是專業課,教師講的部分內容書上有,或者自己對教師講的內容不感“興趣”,就交頭接耳做小動作,或睡大覺甚至開小差,這不僅對自己的學習毫無益處,而且是對教師的不尊重。
尊敬教師,就要有禮貌地對待教師。應準時上下課,因事遲到或早退,要向教師說明原因,取得教師的理解或認可。與老師相遇,要主動地打招呼問好,即使有時教師因聽課學生太多,一時叫不出自己的名字,也應給予理解,必要時應主動作一下自我介紹。如有事需到老師家拜訪,要提前預約,要讓老師有所準備和安排。拜訪時間不宜過長,晚上不宜太晚、以免占用老師過多時間或影響家人休息。
(2)、勤奮學習。大學生理應勤奮學習,及時消化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考試時考出自己應行的水平和成績,是大學生正確處理與教師之間關係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教師辛辛苦苦,為的就是培養出高素質的創造性的人才,而學生通過教師的教育取得優異成績,則是學生對教師工作的最高回報。也是對老師心靈的最大安慰。平時,大學生要刻苦紮實地學習,按時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虛心向教師請教,切不可不懂裝懂、掩耳盜鈴。這樣,既會得到教師的好評,也會學到紮實的知識和過硬的本領。對於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重要學習環節,更要按任務要求自覺做到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畢業答辯要認真回答每一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要客觀,要實事求是,不可強詞奪理,不要把答辯會當作辯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