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家庭足部按摩與養生保健 二、足部按摩與強身保健
足底分布有大量的神經末梢,每天用棒捶輕輕捶擊腳心,刺激腳底神經末梢,使之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疲乏感,並可收到防病之效。
研究表明,經常按摩足部,可以通過神經調節及局部組織器官或細胞的自動調節,協調神經內分泌功能,糾正內環境的失調。這對於由人體內環境的失調而引起的病變,如痤瘡、黃褐斑、濕疹等,有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
經絡學說認為,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它能調節胃腸的氣血流通,有益於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轉。因此,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練習用第二趾和第三趾夾東西,或坐臥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能夠增強胃腸功能。
如果每天能花上20~30分鍾,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一曬,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髒器官的活力,對機體健康十分有益。
(一)緩解精神壓力
長期的緊張狀態和突然發生的緊張狀態,都會給神經係統和整個肌體造成損害。如果能緩解精神壓力,或增強對緊張狀態的適應能力,將有助於身體健康。足療按摩能夠起到這個效果。
(1)腎上腺與身體適應能力有關,當身體處於緊張狀態時,腎上腺就增加激素的分泌,使身體處於應激狀態。但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腎上腺會疲憊下來,使機體適應能力減弱。因此,按摩腎上腺反射區,可以調整激素的分泌,以適應機體的需要。
(2)對腎髒、輸尿管、膀胱反射區的刺激,可以發揮神經體液調節的功能,緩解精神壓力。
(3)胃和十二指腸對緊張狀態也有過敏反映,給予一定的刺激,有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
(4)精神緊張之人常有失眠、頭痛症狀,對腹腔神經叢給予刺激,可以緩解這些不適,有利於情緒的恢複。
(二)振奮精神
超負荷工作時,或體力支付過度時,就會感到非常的疲憊。此時,如果用熱水洗腳,然後進行足療按摩,可以促進體力的恢複,振奮精神。
這時應重點按摩腎髒、輸尿管、膀胱、甲狀腺、甲狀旁腺、頸項、三叉神經、脊椎、腎上腺、生殖腺、脾、心、肝等反射區。
另外,搖足踝也可以起到振奮精神的作用。先以一側足尖點地或微懸下肢,足踝做左右旋轉搖動,然後換腿進行。此法並可滑利關節,以助足力。
(三)延緩衰老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青春長駐,永不衰老。足底按摩雖不能讓你永遠年輕,但它卻能夠延緩衰老。因為足療按摩能夠調節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所以它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1)按摩刺激生殖腺、腎髒、腎上腺、腦垂體、大腦、腹腔神經叢等反射區,協調機體的內分泌功能,有助於抗衰老。
(2)檢查腳的全部反射區,如果有壓痛和變硬的地方,可以給予按摩刺激,有利於病變髒器功能的恢複,延緩機體的衰老。
(3)中醫理論認為,在維持人體的生命功能方麵,肝和腎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如果肝髒功能衰弱,人就會失去耐性,情緒波動很大。另外,全身的代謝廢物大部分需經過肝髒解毒。如果肝髒功能衰弱,機體衰老進程就會加快。因此經常刺激肝髒反射區,可延緩衰老。
(4)很多經絡通過腳趾,經常旋轉腳趾就等於刺激了這些經絡,有助於抗衰老。
(四)舒解憂鬱情緒
當人們遇到家庭糾紛或升學、就業、婚姻等方麵的困難,以及身體不佳、疾病纏身等不愉快的事情,便會感到心氣不順、情緒低落、少言寡歡。長期憂鬱是一種亞健康狀態的表現,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導致抑鬱症及其他心身疾病。亞健康狀態的情緒憂鬱反應是對某種不愉快事情的反應,如果無緣無故地憂鬱,則可能是抑鬱症。抑鬱症病人是全麵的情緒低落,對工作、家庭、子女、生活、學習、嗜好、性生活均不感興趣,嚴重者甚至會自殺。亞健康狀態的憂鬱反應往往因事過境遷而消失。抑鬱症則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對於亞健康狀態的情緒憂鬱,除進行心理調節外,配合足部按摩,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1、按摩的相關反射區及穴位
(1)相關反射區:基本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腹腔神經叢等5個),大腦、前額、小腦、腦幹、三叉神經、顳葉、甲狀腺、甲狀旁腺、肺、腹腔神經叢、心、脾、肝、膽、胃腸道(胃、胰、十二指腸、小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門、直腸、肛門)、胸部淋巴結、胸、膈等反射區。
(2)穴位:太衝 、行間、俠溪、解溪、陽陵泉等。
2、按摩的手法與要求
(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拇指關節刮壓或按揉大腦、前額反射區各1分鍾,用拇指腹按揉小腦、腦幹、三叉神經、顳葉反射區各30~50次。
(3)用拇指關節推按甲狀腺、甲狀旁腺反射區備30次。
(4)用食指關節刮壓肺、腹腔神經叢、胃腸道反射區各2~3分鍾。
(5)用食指關節點按心、脾各1分鍾,按揉肝、膽反射區各2~3分鍾。
(6)用拇指腹按揉胸部淋巴結、胸、膈反射區各1~2分鍾。
(7)用拇指點按太衝、行間、俠溪、解溪、陽陵泉各30~50次。
(8)重複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分鍾。
(五)改善畏寒怕冷
畏寒怕冷主要是指某些人在沒有感染等情況下,比正常人更加畏懼寒冷。表現為手足發涼,衣著比別人多,冬季更加嚴重,多見於老年人及婦女。畏寒怕冷可能由貧血、低血壓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內分泌失調而導致,但大多數情況下屬於亞健康狀態。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當、營養不良、衣著不當、缺乏運動。中醫認為畏寒怕冷主要為脾腎陽虛而引起,做足部按摩,有較好的療效。
1、按摩的相關反射區及穴位
(1)相關反射區:基本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腹腔神經叢等5個),大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脾、肝、胃、胰、十二指腸、小腸、各淋巴結(頭頸淋巴結、胸部淋巴結、上下身淋巴結)、生殖腺、胸腺等反射區。
(2)穴位:湧泉、太溪、三陰交、足三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