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家庭足部按摩與養生保健 二、足部按摩與強身保健(2 / 3)

2、按摩的手法與要求

(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食指關節刮壓大腦、甲狀腺反射區各30~50次。

(3)用食指關節點按垂體、甲狀旁腺、腎上腺反射區各30~50次。

(4)用拇指腹按揉脾、肝、胃、胰、十二指腸反射區各1~2分鍾。

(5)用四指刮壓小腸反射區1~2分鍾。

(6)用拇指腹按揉生殖腺、胸腺反射區各3~5分鍾。

(7)用食指關節點按各淋巴結反射區各1—2分鍾。

(8)用拇指點按湧泉、太溪、三陰交、足三裏等穴位各1~2分鍾。

(9)重複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六)增強免疫力

俗話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古人認為人有四根:鼻根、耳根、乳根、足根,而足根為四根之根本。在經絡學說之中,雙足是三陰之始,三陽之終。由於經絡的傳導作用,足部可以分別與手三陰、手三陽經溝通,共同維持氣血運行,維護內髒功能旺盛。足底按摩結合藥浴熏蒸、磁療等方法,可起到調整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強免疫功能、改善睡眠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對抗多種老年病的困擾,從而達到抗衰老的目的。

1、按摩的相關反射區及穴位

(1)相關反射區:一般需要全足按摩,並重點加強以下反射區,基本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腹腔神經叢等5個),大腦、小腦、腦幹、垂體、眼、耳、甲狀腺、甲狀旁腺、肺、腎上腺、心、脾、肝、膽、胃腸道(胃、胰、十二指腸、小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門、直腸、肛門)、生殖腺、脊椎(頸椎、胸錐、腰椎、骶骨、尾骨)、胸部淋巴結、胸、胸腺、上下身淋巴結等反射區。

(2)穴位:足三裏、三陰交、湧泉、太溪、絕骨(懸鍾)等。

2、按摩的手法與要求

(1)先作全足按摩,即按摩雙足各76個反射區,每個反射區按摩4~5次。

(2)再重點按摩以上所列抗衰老的反射區各30~50次。

(3)拇指點按足三裏、三陰交、湧泉、太溪、絕骨等穴位各1分鍾。

(七)健腦益智

中醫認為足乃六經之根,足與內髒有密切的關係。進行足底按摩,對大腦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1、按摩的相關反射區及穴位

(1)相關反射區:基本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腹腔神經叢等5個),大腦、前額、小腦、腦幹、垂體、三叉神經、顳葉、頸項、心 、脾、肝、膽、胃腸道(胃、胰、十二指腸小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門、直腸、肛門)、生殖腺、脊椎(頸椎、胸錐、腰椎、骶骨、尾骨)等反射區。

(2)穴位:絕骨(懸鍾)、湧泉、太溪、三陰交、足三裏等。

2、按摩的手法與要求

(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l~2分鍾,並重點按壓腎反射 區2分鍾。

(2)用拇指腹按揉大腦反射區5~7分鍾左右,按揉前額、小腦、腦幹、垂體、三叉神經、顳葉、頸項反射區各1分鍾。

(3)用食指關節點按心、脾、肝、膽反射區各30~50次。

(4)用食指關節刮壓胃腸道反射區約2~3分鍾。

(5)用拇指腹按揉生殖腺反射區1~2分鍾,推壓脊椎反射區2~3分鍾。

(6)用拇指點按絕骨、湧泉、太溪、三陰交、足三裏等穴各30~50次。

(7)重複刮壓基本反射區各l~2分鍾。

(八)消除疲勞

疲勞是一種自我感覺,也是亞健康的主要標誌和典型表現。一些人“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弄得頭昏腦漲、精疲力竭”;一些人“在辦公室,整天與空調、電腦、電話相伴,熬到下班回家,往沙發上一躺,連飯都懶得吃,什麼事都不想幹”;更有一些學生“沒完沒了的作業,一場接一場的考試,弄得腦子迷迷糊糊,說話無力,健忘失眠”;還有些年長者“雖然退休在家,不是帶孫子,就是洗衣服、做飯,活得很累”……以上都是疲勞的表現。足部按摩對軀體性疲勞、腦力性疲勞、心理(精神)性疲勞均有良好的消除作用。

1、按摩的相關反射區及穴位

(1)反射區:基本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腹腔神經叢等5個),大腦、前額、小腦、腦幹、垂體、眼、耳、頸、斜方肌、甲狀腺、甲狀旁腺、肺、心、脾、肝、膽、小腸、生殖腺、脊椎(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坐骨神經、肩、肘、上肢、肩胛部、膝、髖關節、各淋巴結、膈、肋等反射區。

(2)穴位:湧泉、足三裏、三陰交、承山、陽陵泉、昆侖、太溪等。

2、按摩的手法與要求

(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拇指腹按揉大腦、前額、小腦、腦幹、垂體、眼、耳、頸項、甲狀腺、甲狀旁腺反射區備30次。

(3)用食指關節刮壓斜方肌、肺、腹腔神經、小腸反射區各30~50次。

(4)用食指關節點按心、脾、肝、膽反射區各30次。

(5)用拇指腹按揉生殖腺反射區30次,拇指腹推壓脊椎反射區共約2~3分鍾。

(6)用拇指腹推壓坐骨神經、肩、肘、膝、肩胛部、髖關節、膈、肋反射區各30次。

(7)用食指關節按揉各淋巴結反射區各20~30次。

(8)用拇指點按湧泉、足三裏、三陰交、承山、陽陵泉、昆侖、太溪等穴各20~30次。

(9)重複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分鍾。

(九)增進食欲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但有的人總是無饑餓感,出現畏食、厭食或食量減少,即使勉強進食也食而無味、食後腹脹、消化不良。以上表現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食欲不振。食欲不振可出現在消化係統的各種疾病之中,如病毒性肝炎、胃炎等疾病。其他係統的各種疾病也可伴有食欲不振的症狀。但也有一些人並未生病,隻是由於學習緊張、工作壓力過大,精神不愉快、過食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等原因而導致食欲不振,這便屬於一種亞健康狀態。應該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促使食欲恢複正常,否則可損害健康,導致身心疾病的產生。足部按摩有助於促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