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臨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浴足,邊洗邊泡,同時不斷用手按摩雙腳,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疲勞和睡眠。
另外,可以用中藥煎湯浴足。例如,用甘草、芫花各15克,水煎取汁,待冷卻至40℃左右時泡腳,可以防治凍瘡。或用茄子枝葉熬水洗腳,可以控製凍瘡的發展。
(四)洗腳注意事項
堅持科學的足療,對於緩解現代城市人群易發的各種職業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足浴時主要應注意以下方麵:
(1)水溫在40℃左右比較適宜,不宜過高,以免燙傷皮膚,特別是老人與兒童。
(2)浴足次數可根據情況靈活掌握,以每天l~2次為宜;泡腳時間每次20~30分鍾為宜,否則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相對缺血。
(3)采用藥浴時,每劑藥可使用2~3天,每次使用前將藥液加溫即可。
(4)飯前、飯後或過饑、過飽均不宜進行中藥浴足。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因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5)藥浴時,密切觀察,如有皮膚不適,出現過敏症狀,則應立即停止使用。
(6)患有心髒病、高血壓和出血性疾病者,一般不適合中藥浴足。
(7)對於潮紅滲出性皮膚病者,應禁用藥浴療法。
(8)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點按腳底。
(五)不適合足浴的人群
下述人群不適合足浴:
嚴重心髒病患者;腦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出血性疾病、敗血病等患者;對溫度感應失去知覺者;嚴重血栓患者;心髒病患者;孕婦;小孩(應在成人幫助下使用);對溫度感應遲鈍者(應控製好溫度,避免燙傷)。
泡腳小偏方
鹽泡:溫水中加入兩大匙鹽巴,鹽有消炎殺菌、通便的效果。
薑泡: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老薑生薑,薑有散寒、除濕的作用。
酒泡: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類,可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泡:溫水中加入兩片檸檬,可順氣提神,預防感冒。
醋泡:溫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體內的酸,滋潤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