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您改掉經常騷擾女同事的壞毛病,能夠痛改前非、細心革命重新做人,經理同誌,這樣您才能得到眾多人的好感、認同感,否則,我們都會視您為洪水猛獸。
希望您能夠向灰太狼同誌學習,多多去愛您的老婆,而不是四處去愛別人的老婆和未婚妻。此致
敬禮
看罷,除了笑笑之外,您還會有什麼想法?這小子兒也太大膽了,在這個房奴時代,這小子還想不想還房貸了。忒膽大了吧。這時,我們轉回頭再看看四五百年前的封建社會,要知道的海瑞,他也做了和上麵的公開信事件一樣的事情。看客須知,這時要掉腦袋的。
當海瑞成為京官之後,他逐漸明白了天下昏亂的禍根在什麼地方。俗話說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頭是塊蘿卜下邊就是屁。由此,海瑞寫了一篇斥責皇帝的奏疏。
首先,海瑞不是傻子。中國曆史上三千年的傳統告訴海瑞:批評領導這種事情可不是件好事情,輕則丟掉飯碗,重則丟掉性命。在海瑞之前,也有人對嘉靖皇帝進行過批評,雖然批評力度和用詞用語非常有講究但結果如何?差點兒被皇帝打死。由此,海瑞知道自己必將有大難。然而,海瑞畢竟是海瑞,憤青的精神雖經十數年宦海的捶打仍然沒有消減。在他心中的那個精神仍然沒有泯滅,為此,海瑞準備抬棺赴死。
為此,海瑞買了棺材放在了家中,準備皇帝開刀問斬之時,省得家裏忙活(我估計,很可能也怕家裏沒錢)。據說是他親自去挑的,好棺材還買不起,隻能買口薄皮的,好歹躺得進去,湊合能用就行。他的老婆在家等他下班,卻看到了這口棺材,頓時驚得目瞪口呆,隨即痛哭失聲,海瑞卻隻是平靜地對她說:“記得到時把我放進去就是了。”
其次,海瑞盡管瘋狂,但文書的寫作規則還是要遵守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海瑞同誌對於規則的尊重。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打著為了群眾、民族的利益打破規則的事情,但隻有天知道他們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所說的對象而一往無前。反正,海瑞沒有為了某種正當的理由而打破規則。什麼是批評文書的寫作規則呢?
簡單說來,批評文書(現在也是如此)的規則如下:先說一段不疼不癢的大道理,之後便是讚揚,讚揚之後批評,批評之後是規勸有時還會為皇帝開脫開脫,規勸之後再次讚揚。現在我們就非常簡單的說一下,海瑞的這篇奏章。這個奏章有幾個版本,我僅以流傳最廣的《明史》海瑞傳中的奏章作為底本。
這篇奏章開頭便說:臣,海瑞,知道皇帝是天下臣民萬物的主宰,他有很重很重的責任。要想很好的完成責任做一個稱職的皇帝,隻有把責任分給自己的手下讓他們說出所有的心裏話。而如今臣就要說了。
這之後,就該讚揚皇帝了。海瑞接著說:當年的漢文帝是位賢明的君主,賈誼卻仍然痛哭諫言。不是他這個人過於苛刻,而是因為漢文帝這個人比較仁慈而近乎於優柔寡斷。雖然他的政策可以讓百姓得到好處,卻不免讓他們懈怠,這才是賈誼所憂慮的。而您我的皇帝陛下天資高遠擅於謀斷,比當年的漢文帝可強多了。
讚揚之後就該批評了。海瑞話鋒一轉,便開始一批嘉靖皇帝一味的煉丹造謠,也就是修真、修成正果成了神仙,由此,榨取民脂民膏、濫興土木。二批嘉靖20多年不上朝,導致法紀鬆弛,造成整理不暢,政令推廣數年而不能施行。三批嘉靖與兒子關係不睦,造成天下人都猜測皇帝有意疏遠孩子們。四批嘉靖經常在西苑居住而不回後宮,天下人都以為皇帝與後宮不和。
批評完嘉靖後,海瑞並沒有住口,似乎是越說越氣,近而指出現在的天下雖然殺了嚴世蕃、罷了嚴嵩的職務,然而,還不如嚴嵩在的時候呢,天下貪官汙吏橫行。您呀,比漢文帝差得遠。
之後說出了一句,非常傷人自尊的話,這句話就是“蓋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大概意思就是:天下人不知道您的存在很久了。
海瑞進行猛烈抨擊之後,便開始為皇帝開脫和規勸。他說,皇帝有了過錯大臣就應該提出批評意見,如今陛下您這麼熱心於煉丹成仙,可各位官員竟然阿諛奉承無一人敢於向萬歲諫言。可萬歲呀,這天下可是您的呀,可以說天下也就是您的家,您是家長嘛。世間有什麼人會不愛不惦記不操持自己的家呢。
緊隨其後,海瑞便點出“陛下之誤多矣,其大端在於齋醮”,大概意思就是說:您做的錯事太多了,之所以這樣就在於想尋求長生不老。說明這點之後,海瑞義正言辭的說:自古聖賢就告訴我們修身立命的關鍵在於順應天道,從來沒聽說過長生。堯舜禹、夏湯、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等這樣的聖賢多麼偉大,都沒有長生不死。這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就說漢唐宋到如今吧,也沒聽說誰能長生不死。
萬歲您非常崇敬陶仲文,您也向他學習各種長生不死的方法。然而,陶仲文如何?他鬧了半天不也死了嘛!連他自己都沒有長生不死,您這麼死心塌地的去用他的方法尋求長生,您這不是 瞎胡掰(找個歇後語)。什麼仙桃神藥那些都是胡說八道。當年宋真宗趙 這小子胡說什麼在乾祐山得到了什麼天書,孫奭就說:天怎麼能說話呢?這天書怎麼會有呢!
海瑞把嘉靖狠狠批了一頓之後,便希望皇帝理解自己的苦心。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呀,我這麼說你不愛聽的話其實是為了你好。看看以前的嚴嵩,所有事情都順您的心意,結果如何?給宰了。所以說希望您能夠聽我的話,能夠痛改前非,洗心革麵、重新做人,這樣您就可以和上述聖賢一樣成為萬世偶像。
海瑞之所以被某些人輕視,就是認為這個人過於的偏執,往往不懂得拐彎抹角、不善於變通,其實,這完全不懂得清官的能力。清官不是那麼好當的,在明朝那個貪官遍地的朝代,清官沒有非常手段早就被削職或者被殺了。海瑞之所以敢於罵皇帝,其根本就在於:海瑞明白了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嘉靖皇帝。
然而,舉朝文武在皇帝殺了幾名大臣之後,便噤若寒蟬不敢吭聲了,十幾年來任憑溜須拍馬的閻氏父子橫行天下。如此,海瑞想要罵醒嘉靖,至少也做了自己作為臣子的本分。有些人會說,嗨,你不會等他死亡呀!他終有死的那一天呀。
其實,這種觀點的人忽略了兩點:第一,嘉靖在位已經44年了,身為皇帝的他再活個十年八載恐怕並非難事。而嘉靖在位期間的貧富差距導致的民怨已經很高,數次農民起義就是明證。身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大臣麵對如此江山怎能不做震撼一擊?第二,即使嘉靖死了,換上來的皇帝如果還是這樣,那該如何是好?
由此,海瑞的奏章中著重說了祈求長生不死的做法毫無用處。
從海瑞上奏章罵皇帝這點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海瑞的最後一擊,更看到了海瑞看問題的實質。除此之外,海瑞更有智謀,從下麵兩個事例我們便可詳細了解。
其實罵皇帝對於海瑞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當年,在淳安當知縣的時候,就曾經來過這麼一手兒。當年,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非常嚴重,嚴嵩便提攜了一位才俊之士胡宗憲總領剿倭事宜。論官銜胡宗憲貴為二品大員是為總督,海瑞呢?七品縣令而已。甭說跟人家打交道,就算是見上一麵兒都得花費一些心思。可人家海瑞不但與之打了交道,反而還打了他的兒子。打了兒子這還不算,胡宗憲還得主動去誇獎海瑞。不但如此,反而還送了海瑞幾千兩銀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原來,胡宗憲這個人論軍事才能挺高,論搞人際關係也特棒。但就是有一點特別不好,溺愛孩子。就這位胡公子,仗著父親的地位和權力,經常喜歡出去遊玩。明著是玩,其實就是吃拿卡要。知府看到他稱兄道弟,知縣見到他更是自矮一輩。這麼一天,胡公子來到了淳安。
淳安的衙役趕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請他前往迎接。海瑞一聽,冷冷一笑“胡宗憲的兒子,又不是胡宗憲,管他做甚?”。這一下兒,胡公子可不幹了。縣令沒來接,等住下吧,一看飯菜,胡公子勃然大怒。竟然把廚子和管理人員吊起來狠狠地打了一頓。海瑞聞聽也是如法炮製,把胡公子不但給狠狠地揍了一頓還把他身上的所有錢財沒收充公。
胡宗憲護犢子遠近聞名,有的人擔心害怕、有的人暗中偷樂、有的人為海瑞捏了一把汗。可人家海瑞卻毫不在意,竟然麵帶笑容回了一封信。其核心就是先捧後揍,說胡大人為官清廉,每次外出都要求各地節約不要浪費。可有個小子竟敢冒充您的兒子,敗壞您的名聲。現在我把這個人發送到您那裏,讓您發落。
胡宗憲這個人隻是護犢子,但卻是位明白人。他素來知道海瑞為人,也知道兒子的品性。見著愛子狼狽的樣子,想必當人胡宗憲會說這樣的話:該,好了吧讓你長長記性。你也不掃聽掃聽海瑞是個什麼人,你敢去他那裏找晦氣。該。
海瑞的權謀之術,還表現在嘉靖死亡之後,海瑞於1569年由六品升為四品之後給皇帝的上疏中。因為,1567年海瑞曆任尚寶司丞、大理寺右寺丞、左寺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等官職後,對於給自己的職務產生了不滿,因為這些官職基本上都是閑職,基本上不用幹事。因此,在1569年年初的自我評定中對皇帝說:皇帝陛下赦免了我的死罪,又破格提拔了我,所以我非常急迫的想報答陛下對我的恩典。我才學淺薄,雖然不用管錢也不用做決策擔風險,僅是給您傳遞文書,但我覺得幹得還是不稱職。既然如此,您幹脆不如把我清退算了。
皇帝看罷便命內閣商議海瑞的職務問題,最終他做上了南直隸巡撫一職。盡管,半年後因為他的“海瑞式革命”被迫辭職,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海瑞並非不懂迂回的莽漢。正如,《好漢歌》所唱:該出手時就出手。海瑞那種“魚死網破”拚命式的行為並不是處處使用,完全看事情的輕重緩急而已。
曆史證明,正是因為明王朝沒有按照海瑞的辦法去做才導致滅亡
海瑞之所以,被許多人批評無施政之才,其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半年多的南直隸巡撫一職上的所作所為。其主要為人詬病者是兩條,其一為抑製豪強,幫助窮苦百姓,彌補草根與既得利益者的裂痕;其二為審判原則。對於這兩點,歸根到底是前者。
明朝後期,貧富分化過於嚴重,在此基礎上高利貸橫行。以當年海瑞的救命恩人徐階為例,當他退休之後放縱自己的兒子借助各種機會向農戶發放高利貸,如果對方不能按期歸還就強迫將其土地收歸自己。由此,大幅度占地達數萬到數十萬畝。再加上水災問題,農民的生活更加難以為繼。為此,海瑞一到任便發布了“督撫條約”三十六款。
麵對高利貸問題,海瑞決定恢複祖製,即沿襲朱元璋高利貸者利率不得超過三分;利息總和不得超過本金一半;土地被高利貸者收歸自己五年後,可以以原價贖回。
許多人對這一點非常不屑,其理由是:海瑞的做法不符合時代發展,其實,時代如何發展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清,用時代發展批評他人過於籠統。在目前的狀況下,海瑞的做法反倒是正確的,用這種政府強製力,強行將民眾與既得利益者之間的鴻溝填平。
麵對大規模的土地兼並,海瑞決定殺雞儆猴,因此,對曾經的救命恩人徐階發出了指令:退還一般土地給農民。徐階沒有辦法隻好同意。借助這股勝利,海瑞開展大範圍內的退地給農民。由此,造成富賈巨商以及政府官員的全力反對,每日發生的糾紛案件達到三四起案件隻多。由此,海瑞便製訂了一係列的審案原則,他的原則是:
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其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以存體也。
許多人借此批評海瑞,然而,我們不禁要問:許多批評者都是在用現實的法律觀念來評價海瑞,這是否過於苛刻了呢?封建社會的官僚怎麼可能和今日的人們想到一處?
在封建社會,海瑞的判案原則很普遍,不僅僅中國如此,歐洲國家也同樣如此。例如,英國就是長子繼承製,長子繼承一切,次子以後這些人必須獨立謀生,由此,許多人成為了強盜。美國之所以誕生,其實就是和眾多次子、老子因為生活所困才搬遷到了美洲大陸。
有許多人認為:有人哀歎一聲,說:海瑞窮其一生都未能找到失敗的根源。那麼,我不禁要問,這世間有多少人能夠找到失敗的根源呢?並找到後還能改正?答案恐怕是太少了。否則,全世界也不會絕大部分是窮人。
如果說海瑞的嚴懲高利貸措施如果執行會有滅亡的危險,那麼,實踐證明海瑞沒有繼續被執行。那為何?海瑞死後五十年左右的時間明王朝就完蛋了呢?可以說,在海瑞當朝的時期,窮人與富人的貧富差別鬥爭就應經非常尖銳了。隻不過,海瑞以一個窮人家的孩子的身份和經曆選擇了站在窮人一邊,而絕大部分飽讀詩書、也是窮孩子出身的中高級官僚站在了富人一邊。
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員,素來喜歡將敢於反抗的百姓成為“刁民”。如果今人,一看到“刁民”二字,就將其斥責為精神病的話,就算你是教授還是院士,無疑你的頭腦已經出了問題。
海瑞死於公元1587年,明王朝亡於1644年,也就是海瑞死後57年,明王朝就滅亡了。其原因是什麼?答案很簡單:明王朝貧富兩極分化過於嚴重,流民問題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1569年海瑞主政南直隸這半年多所采取的措施,卻是延緩流民問題的好措施。
正如海瑞在《被論自陳不職疏》中對戴鳳翔的誣蔑進行過逐條反駁,“鳳翔不考其初,據今日論,謂民為虎,鄉官為肉,不知鄉官二十餘年為虎,小民二十餘年為肉,今日鄉官之肉,乃小民原有之肉,先奪之,令還之,原非鄉官之肉,況先奪其十百,今償其一,所償無幾。臣竊恐鳳翔居鄉,亦是此景鄉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