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自己的個性也使得問題開始複雜,雍正是一位性格較為孤僻和強悍,意誌較為堅強的君主。在對待各種負麵言論時,往往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在這方麵,《大義覺迷錄》的發表是一個很笨很笨的方法,然而卻符合雍正的性格。《大義覺迷路》不但沒有撇清各種負麵言論,反而越描越黑,最終,全國百姓都認為這些事情即使不全是真的但部分真實總是肯定的。
問題的複雜性還在於,最終滿族丟掉了江山。在對待外國侵略者侵略中國的責任問題上,剛剛擺脫清朝統治的國人錯誤的將一切責任都推到了滿人身上。為此,雍正這位最負麵的人物自然被挑了出來。特別是清末民國初,評書(鼓書)評話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大興其盛,由之又帶動了小說的興盛。兩者相應和互相促進,便相繼出現了胡蘊玉《胤禛外傳》、孫劍秋《呂四娘演義》、紫萼《梵天廬叢錄》、蔡東藩《清史演義》、燕北老人《滿清十三朝宮闈秘聞》、還珠樓主的《血滴子大俠甘鳳池》等演繹小說和《雍正劍俠圖》等曲藝作品。再加上民間傳說遙相呼應,雍正的形象愈加醜惡。
話說,禮部主事周人驥奉命前往四川巡查。禮部尚書非常體諒路途的遙遠,便對他說道:路上你要多加小心,切不可不注意身體。你看劉虛白這個人怎麼樣?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而且身體強健,好會些功夫,在咱們禮部那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既可以當保鏢還可以當苦力。多好。
周人驥連忙點頭稱是:是是是,尚書大人此言極是。四川天高地遠,路上恐有歹人,我也想找一個難得人才,您推薦的劉虛白甚好甚好。
禮部尚書聞聽,便命人將劉虛白帶來,隻見這位柳絮白,身高八尺,扇子麵的身材。麵色黝黑,但五官端正。一走一動就像個會武之人。尚書對之言道:劉虛白,你陪周大人前往四川視察,路上要多加照料,不得耽誤。
劉虛白一聽連忙稱是,之後便隨同周人驥回到了府中。三天後,和周人驥以及一般人等出發了。在路上,劉虛白跑前跑後、忙裏忙外,照顧甚是殷勤。到了四川,他為人幹練、善於交際,頗得周人驥的喜歡。轉眼間三年到了,周人驥就要回京述職。周人驥心中滿是歡喜,眼看就要回京了,焉能不高興。可賭氣的事情又來了,劉虛白竟然這兩天都不想等數次急著先行回京。這一下可把周人驥氣壞了,他手指周人驥怒道:“你呀,怎麼這麼著急,我馬上就要回京了,能不帶上你嗎?著什麼急!”
周人驥聞聽,麵帶難色,怯生生的欲言又止。“有什麼話,你快給我說呀!是不是家裏有事兒?”周人驥問道。
“啊,大人。實不相瞞。您回京晚了無事,我回京晚了恐怕要掉腦袋!”“啊?你回京幹什麼呀!”“哎,實不相瞞。大人我也要回京述職,我乃大內侍衛,奉皇上之命來伺候您。想看看您為官如何?今見大人為官甚好,特要先行回京”,此話一出,直嚇得周人驥兩腿一軟,癱坐在了椅子上。
這個故事出字《郎潛紀聞三筆》,這是個野史,作者是陳康祺,《郎潛紀聞》一共有四部,這是第三部中的故事。如今,許多談論雍正統治的人都拿此例作說明。盡管,這裏麵有許多問題,但尚野史,可作參考。然而,許多人卻又引《南亭筆記》中的故事作說明,說某位巡撫和夫人小妾玩接龍,結果丟了一張牌,回北京後雍正竟然從懷裏拿出了那張牌。其實,《南亭筆記》連野史都算不上,它的作者是是官場現形記》的李伯元,清末同光年間人。離雍正朝有一個半世紀,再加上作者的職業,怎麼能當真呢。盡管如此,雍正冷酷無情、刻薄寡恩的形象仍很頑固。
之所以這樣的情況出現,完全是由於雍正得罪了一個強大的群體——知識分子和老百姓。前者,得罪的是實質利益;後者,大多是情感好惡。
雍正與血滴子的形象是知識分子與百姓的合謀產生
由於明朝中後期言官對於朝政幹預的負麵作用過於明顯,在加上清初統治者們漢化並不明顯,對科舉出身的文官並不重視,也更看不起。寧用家奴也不用儒家子弟,對讀書人更是看不起。由此,清前期對於知識分子普遍不好,以某些人比較自戀的說法“那個皇帝是我們漢人”的乾隆來說吧,他其實對於知識分子也很不尊重。例如當年紀曉嵐在乾隆南巡時勸阻他不要勞民傷財,乾隆怒道:“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談國事!”,一個後世人捧為“智勝”的紀曉嵐,在真實曆史境況下不知是否還會拿得住煙袋。那麼,我們再看看乾隆他爹雍正。
雍正朝對知識分子也很不友好,由此,就使得曆史的書寫者極為惱怒。正史不感動,那就野史嘍,知識分子掌握著文化主動權,在鄉間也廣受尊重。因此,從城市到鄉村,無論是課堂休息還是田間地頭,人們總能聽到由知識分子轉述的各種雍正的殘暴信息。那麼,雍正到底對知識分子們做了什麼呢?
首先,就是對科舉進行了嚴格審查。例如他曾將因為捕風捉影的信息,殺了20名考官;曾經光天化日之下杖責文人的偶像之一李振鄴;還殺了千名乃至數千秀才。
其次,廢除了秀才的特權。當年,秀才是有特權的,當了秀才就可以免除自己和兩名親屬或仆役的徭役或者錢財;可以不跪拜當地地方長官;可以穿盤領長衫,頭戴“方巾”等等;出現糾紛可以不必出庭受審,可以讓代理人出庭;不除去秀才的功名,不能隨便用刑,用刑的話還需要學政皮正;享受稅收優惠等等。
最後,大興文字獄,惹怒了知識分子們“打抱不平”的心。就拿呂留良一案說吧,雍正做得也確實夠狠、夠毒。呂留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反清學者、著名的出版工作者。老年後,出家為僧,他1683年病逝,是浙江人。清朝入關,因為對南方的殺戮較多,引起了大規模的反抗。呂留良變賣家產投身反清義軍,後來失敗削發為僧。然而,他可能想不到,死後的49年,他竟然被欽定為“大逆”罪名,慘遭開棺戮屍梟示之刑,其子孫、親戚、弟子廣受株連,無一幸免,被發配到寧古塔。他的子孫以及子孫的子孫們受罪一百五六十年,鑄成清代震驚全國的文字冤獄。
這一切都是曾靜所賜,曾靜4歲那年呂留良死。此君在參加科舉的時候看到了呂留良的遺作深受影響,連忙派門人張熙專程去浙江呂家訪求遺著。曾靜看罷自此遙拜為呂氏門人。恰巧雍正四年,八阿哥胤禩被殺,其手下被發往廣西的時候路過湖南。在湖南大肆宣傳殺父奪位、氣死生母等新聞。曾靜認為反清複明時機已到。便投書嶽飛後代川陝總督嶽鍾琪,鼓動他造反。不想,嶽鍾琪全部上交雍正。雍正六年,曾靜全部招供。雍正勃然大怒,暫時饒了曾靜卻沒有饒了呂留良。雍正開始了對死人大加報複……
雍正見曾靜有悔改之意,便暫時留了他的性命。雍正7年9月,雍正編寫了《大義迷覺錄》,派兵護送曾江到南方特別是江寧、杭州、蘇州等地進行宣講、懺悔。一個月後曾靜、張熙被免罪釋放(乾隆即位後被殺)。留良與其子葆中及鴻逵全都被從棺材中拽出來砍頭,兒子毅中、在寬等人被殺,孫子輩被發往寧古塔為奴。除此之外,學生、朋友也被殺死多人。此一案,天下震動,許多人都認為雍正為人歹毒,對於之前的弑父、氣死母親等傳言開始深信不疑。
本來,一個人隻有胸懷很大的仇恨才可能做出對“死人”做出殘忍行為,顯然雍正的理由並不充分。當年,“伍子胥鞭屍”的行為盡管背後有很大的正義和情感依托,仍然受到了天下人以及後世人的指責。“死者為大”“死了死了,一了百了(北方的一種方言,還有“一切全了”等多種說法。這句話的“了”前兩個都作liǎo,都讀liǎo純粹是為了好聽。前麵的兩個“了”其實就是lè,沒有任何含義,頂多有感歎的意味。後麵的“了”則有“勾、銷”的含義。用文雅詞彙表示就是“一筆勾銷”的意思)。
百姓們的上述觀念,曆時數千年直到今天仍然被許多人所接受。觀念這種東西是很難被消除幹淨的,因此,征服一個人相對容易,但征服那個人的心可就難了。首先,雍正皇帝所做的許多事情都很難被廣大百姓認可,你在這種情況下想通過說理來讓百姓認同你是個賢明的君主,這怎麼可能呢?懾於權力,人們可能會口頭應和而其實質則對此大為反感乃至痛恨。其次,傳言中的一些事情往往有曆史的根據。民間乃至全國人都有這樣的印象:皇位必有爭奪。
正因為,在百姓心目中早已經確認皇位必然要通過血的較量,也就認定了皇位麵前沒有父子,否則也不會生出世間許多父子相互仇殺、兄弟相互殺戮的事情。而恰巧,雍正皇帝對待兄弟們確實很刻薄乃至凶殘。咱們列表如下。
即雍正的大哥允、二哥允、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八弟允、九弟允、十弟允、十二弟允、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禎、十五弟允、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姓名 死前經曆 死亡日期 死後待遇
大阿哥允褆 與太子激烈爭奪“太子”之位,被奪封爵,幽於府第 雍正12年 以貝子禮殯葬。
二阿哥允礽 當了四十多年的太子,兩次被廢,雍正登位後被幽禁於山西 雍正2年
三阿哥允祉 即位後,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 雍正10年
五弟允祺 即位後,借故削其子的封爵 雍正10年
七弟允佑 雍正8年
八弟允禩 因是皇位的最大競爭者,雍正對其恨之入骨,削王爵 雍正4年
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豬”)
九弟允禟 “八爺黨”中堅力量,共遵允禩為主,雍正改其名為“塞思黑”
(“狗”)其後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傳說後來被毒死。
十弟允誐 “八爺黨”中堅力量,逮回京師拘禁。 乾隆2年後死。
十二弟允祹 由郡王連降三級到公爵 乾隆28年,享年78歲
十三弟允祥 屬於擁立胤禛一派
十四弟允禎 雍正即位最強有力的對手,一母所生。遵化看守景陵 乾隆繼位被釋放。
十五弟允禑 守景陵
十六弟允祿 屬於擁立胤禛一派
十七弟允禮 屬於擁立胤禛一派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在雍正在位期間有七位兄弟死亡,三位兄弟被幽禁到雍正死。其中非常特殊的是兩位,一個是前廢太子、一個是親兄弟。對於廢太子來說,無論他是如何死的,隻要是死了,都絕對會被後人認為是當事人所殺。沒辦法,這種事情曆史上被演出過許多次,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前任不會有好果子吃。對於一奶同胞來說,胤禛與胤禎的關係處理還非常麻煩。而且,雍正氣死生母的可能性可以說極高,因為作為目前,對於兩個兒子可以說都會非常喜愛。即使,喜歡其中一方,但眼睜睜的看另一方受苦受難那一方榮華富貴的情況總是難以做到的。
正因為以上從情理上,老百姓接受了雍正是一個狠毒的帝王(呂留良案),同時從現實以及情理上揣度雍正殺兄害弟、氣死母親的可能性極高,那麼,人們也就順便承認了其它罪名,例如弑父奪權。要知道,從曆史上看這也很常見。正因為,老百姓認可了這種形象,知識分子再從中展開自己的想象,利用知道的係統的文學知識、曆史知識將雍正打造成了一個堪與隋煬帝比擬的昏君形象。
血滴子的實質在於控訴特務統治
無論是人們對於雍正的評價,還是“血滴子”最流行的說法,我們都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殘暴。雍正的殘暴有時候有其正麵的因素,這一點我們下麵再進行闡述。先論述其負麵因素,殘暴的負麵因素就是使人都感到沒有安全感。當這種情感進一步上升,有的人就會變成逢迎拍馬、虛假做事,久而久之,幹勁兒就變成了混功。而對於雍正來說,其殘暴的體現就是特務統治。“血滴子”一般認為是雍正的特務組織所用的一種武器。它專門用於鏟除敵人,甚至還有殺了人也不人知道身份、領功等多重意思。更重要的是,使敵人產生畏懼感。沒了腦袋,往往變成無頭鬼不能托生,是中國人古老信仰中的一個。在無神論者眼中這是迷信,在信仰者眼中這可是極為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