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聖馬可大教堂--見證威尼斯的榮耀(3 / 3)

威尼斯人和其餘品位較高的十字軍將士則瞄準了教堂內的名貴圖畫、書籍和工藝品,這些東西輕便易帶且極富收藏價值。

數周之後,無數的聖徒遺物,被劫掠去西方,拜占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教皇英諾森對威尼斯與十字軍暴行非常的震怒,然而卻也無可奈何。

十字軍還廢黜了拜占庭皇帝阿曆克塞三世,隨十字軍而來的流亡王子亞曆克斯被捧上了王位成為阿曆克塞四世,但拜占庭人並不把他當成國王,不久他便死於非命了。

大肆劫掠後,十字軍終於滿載財寶而歸,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丹多羅總督並沒再隨船回到威尼斯,而是追隨留下來的部分十字軍繼續在拜占庭的土地上南征北戰。

數年後,已90高齡的他終於將生命交給了上帝,長眠於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究竟與拜占庭有著怎樣的恩怨瓜葛,以至於下此狠手呢?如今已無人可知了。拜占庭受創後,威尼斯乘機取代了拜占庭的海上霸主地位,隨後,威尼斯不斷繁榮壯大,成為權霸一時的商貿帝國,聖馬可旗幟幾乎飄揚在整個地中海東海岸。因此對於威尼斯人來說他們的丹多羅總督可謂是功勳卓著。

那麼,同樣信仰基督教十字軍在以聖戰為名的征程中,為什麼會同意進攻有著相同信仰的拜占庭呢?當然,其直接原因是威尼斯人要掠奪君士坦丁堡的財富,然而背後也有兩個教會爭執的因素。當時的基督教還沒有現在這麼多派別,主要有羅馬的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兩個主要派別。

這兩個教派的形成最初源於東西羅馬的分裂,隨著整理的變更教會也開始出現分裂。當時,由於統一了西歐的法蘭克查理帝國出於壓製東方拜占庭帝國的政治需要,就扶持西方教會的勢力,將羅馬大主教上升到教皇的位置。而這是東羅馬宗教界所無法忍受的,因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始終認為,作為"新羅馬"的主教,自己應該居於羅馬主教之上。接著由此引發的爭和政治鬥爭層出不窮。東西教會終於分裂,西方的叫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的叫做"正教",在中國就被叫做"東正教"。也就是說,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其實是不被西方世界認可的。

另一個原因是,帝國後期經濟凋敝,商業基本上都被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人控製。

於是,在威尼斯人的唆使下,自認為是正統基督教的十字軍攻下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基督教世界的"永恒光明之城"。

以後的曆史證明,歐洲人或者說是基督教徒自己,毀滅了拜占庭帝國,毀滅了這個1000多年來一直為歐洲阻擋東方威脅的巨人。到了1453年,土耳其人異軍突起,奪取了君士坦丁堡,這為威尼斯帝國的沒落拉開了序幕。隨著各大強國的紛紛崛起,世界秩序重新調整,威尼斯日漸衰落,其領地也開始逐漸減小。

1797年5月12日,威尼斯被法國的拿破侖侵占,失去了幾百年來的自治權。稍後,拿破侖把威尼斯交於奧地利。奧地利當局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侖與奧地利簽署《伯勒斯堡條約》,從奧地利人手中取回威尼斯,並把其納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國內。後來,隨著拿破侖的戰敗,威尼斯又再次歸奧地利統治。1866年,威尼斯成為現代意大利的一部分,此時它早已輝煌不再了。

英雄薩拉丁

在"十字軍東征"這場以宗教為名義的侵犯戰爭中,湧現無數保家衛國的英雄,薩拉丁就是其中的一位。薩拉丁是一位抗擊十字軍的領袖,也是伊斯蘭教曆史上聲名顯赫的偉人。

十字軍在東方的侵略使得伊斯蘭教民族大大蒙羞,年輕的薩拉丁就立誌要大敗十字軍,收回聖地。26歲時,他受讚吉王朝蘇丹的派遣,跟隨自己的叔父施爾科出征埃及。盡管將近3年的征戰以失敗告終,但他第一次在戰場上得到了鍛煉。

1168年,十字軍耶路撒冷國王阿馬利克率兵進攻埃及。應埃及的請求,讚吉王朝派薩拉丁和他的叔叔施爾科支援埃及。這一次他們大獲全勝,叔叔施爾科隨即被法蒂瑪王朝哈裏發阿迪德任命為宰相。沒想到兩個月後,施爾科暴斃身亡,薩拉丁繼任了宰相職位。

胸懷大誌的薩拉丁通過一係列的努力,在埃及國王死後,成了新王朝的統治者。然而此時的薩拉丁還是讚吉王朝的附庸。為了擺脫宗主國的陰影,在宗主國派人到埃及清查賬目、收繳貢賦時。薩拉丁趁機向使節出示了整個軍政機構的詳細賬目,表示維持這樣一個機構需要大量的金錢,因此無法向宗主國繳納貢賦。惱怒的宗主國國王準備對薩拉丁發起進攻,卻突發急病去世。薩拉丁趁混亂之際,取而代之,擺脫了宗主國的陰影,還成為抗擊十字軍的領袖。

經過一係列的準備後,1187年,薩拉丁集結力量進攻十字軍中最強的耶路撒冷王國,以收複這座聖城。7月3日,薩拉丁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赫澱包圍了十字軍。阿拉伯軍隊點燃十字軍營地周圍的灌木叢,濃煙熏得十字軍喘不過氣來。十字軍沒有水喝,極度幹渴。太巴列湖雖近在咫尺,但是他們卻無法衝破阿拉伯軍隊的包圍。在盛夏的酷熱中,大批十字軍戰士渴死、熱死。

第二天清晨,十字軍將領雷蒙率領騎士發起衝鋒,薩拉丁命令軍隊留出一條縫隙,讓他們逃走,然後再合圍,將全部耶路撒冷步兵包圍起來。最後,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幾乎被全殲。

耶路撒冷的十字軍王國已經無力抵擋薩拉丁。經過13天的圍攻,耶路撒冷投降。薩拉丁選在登霄節這一天進入耶路撒冷,以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

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後,沒有殺一個人,沒有燒一棟房子。這與88年前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時大開殺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根據受降時簽訂的協議,耶路撒冷每個男人要繳納10第納爾贖金,每個女人繳納5第納爾,兒童1第納爾;無力繳納的人則成為奴隸。但薩拉丁免去了7000名窮人的贖金。薩拉丁的弟弟向薩拉丁要了1000名奴隸,卻又隨即將他們釋放。耶路撒冷主教也隨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隸然後釋放。最後,薩拉丁自己宣布釋放了所有戰俘,不要一分贖金。這一切都得到了當地人民的讚許。

在十字軍占領期間,阿克薩清真寺被改為聖殿騎士團的總部,磐石清真寺成了教堂。薩拉丁將它們重新恢複為清真寺。磐石清真寺金頂上的十字架被拆除,宣禮的聲音再次回蕩在阿克薩清真寺的上空。有人向他建議拆毀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薩拉丁沒有同意。相反,他將耶路撒冷的聖地向所有宗教開放。

薩拉丁占領耶路撒冷的消息震動了歐洲。教皇烏爾班三世聞訊後驚愕而死。繼任教皇格利高裏八世呼籲采取行動。十字軍的熱情再次被激發起來,德意誌皇帝"紅胡子"弗裏德裏希、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法蘭西國王菲利普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將主攻目標選在阿卡。1191年6月,理查抵達阿卡。對阿卡的圍攻已經持續了兩年。十字軍建造了三座巨大的移動攻城塔,用拋石機攻城。從貝魯特趕來的穆斯林支援艦隊被理查的大帆船擊沉。7月12日,阿卡守軍投降。由於俘虜交不出20萬金幣的贖金,理查命令將2700名戰俘全部斬首。

向耶路撒冷進軍非常困難,理查曾經發誓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前絕不看它一眼。一次他偶然在山丘上看到了聖城的城牆,隻好用盾牌遮住臉,以免背誓。1192年,雙方在雅法大戰,不分勝負。戰場上,理查的馬摔倒在地,具有騎士風度的薩拉丁讓弟弟阿迪勒給他送去兩匹好馬。

在戰爭中,薩拉丁展現出一個偉大英雄所具有的寬廣胸懷,大戰之後,薩拉丁和理查都病倒了。薩拉丁派人給自己的死對頭理查送去了水果,還派去了醫生。最終,理查被這位英雄所感染,雙方簽訂和約,穆斯林占有巴勒斯坦內地,基督教徒占有海岸,耶路撒冷向朝覲的基督教徒開放。理查隨即離開巴勒斯坦回國。

然而,收複聖城後不到一年,薩拉丁就感染了傷寒。他精神恍惚,神誌不清,隻是偶爾清醒一會兒。幾天後,在《古蘭經》的誦讀聲中,他帶著笑容溘然長逝。

薩拉丁為人慷慨,從不吝惜錢財。然而他去世的時候,人們才發現他隻給自己留下1枚金幣和47枚銀幣。薩拉丁不僅是伊斯蘭的英雄,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被奉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