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明之對於不同的人,往往進入其不同的心理層次。進入意識層次,隻是學問;進入無意識層次,才是教養。
15
有兩種人最不會陷入瑣屑的煩惱,最能夠看輕外在的得失。他們似是兩個極端:自信者和厭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價值,後者知道世界的無價值。
16
世上許多事,隻要肯動手做,就並不難。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人皆有懶惰之心,因為怕麻煩而不去開這個頭,久而久之,便真覺得事情太難而自己太無能了。於是,以懶惰開始,以怯懦告終,懶漢終於變成了弱者。
17
意識形態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於頭腦,後者屬於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並不取決於意識形態的認同,而是取決於人生智慧的相通。
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於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社會愈文明,意識形態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愈真實自然。
18
一本淺薄的書,往往隻要翻幾頁就可以察知它的淺薄。一本深刻的書,卻多半要在仔細讀完了以後才能領會它的深刻。
一個平庸的人,往往隻要談幾句話就可以斷定他的平庸。一個偉大的人,卻多半要在長期觀察了以後才能確信他的偉大。
我們憑直覺可以避開最差的東西,憑耐心和經驗才能得到最好的東西。
19
天性健康者之間容易彼此理解,天性病態者之間往往互相隔膜。原因何在?
套一句托爾斯泰的話——
健康與健康是相似的,病態和病態卻各不相同。
20
友誼是寬容的。正因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說明他們的分歧必定十分嚴重,已經到了不能寬容的地步。
隻有在好朋友之間才可能發生絕交這種事,過去交往愈深,現在裂痕就愈難以修複,而維持一種泛泛之交又顯得太不自然。至於本來隻是泛泛之交的人,交與不交本屬兩可,也就談不上絕交了。
21
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開。人品不僅有好壞優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寬窄之分,後者與才分有關。才分大致規定了一個人為善為惡的風格和容量。有德無才者,其善多為小善,謂之平庸。無德無才者,其惡多為小惡,謂之猥瑣。有才有德者,其善多為大善,謂之高尚。有才無德者,其惡多為大惡,謂之邪惡。
22
懦弱:懦則弱。頑強:頑則強。那麼,別害怕,堅持住,你會發現自己是個強者。
23
在較量中,情緒激動的一方必居於劣勢。
24
有精神潔癖的人在汙蔑麵前最缺乏自衛能力。平時他不屑於防人,因為他覺得防人之心也玷汙了自己精神上的清白。一旦汙水潑來,他又不屑於洗刷,他的潔癖使他不肯觸碰汙水,哪怕這汙水此刻就在他自己身上,於是他隻好懷著厭惡之心忍受。
25
當我們被人誣蔑,加以莫須有的罪名時,我們憤怒了。當我們被人擊中要害,指出確實有的汙點時,我們更加憤怒了。
26
我們喜歡聽讚揚要大大超過我們自己願意承認的程度,尤其是在那些我們自己重視的事情上。在這方麵,我們的趣味很不挑剔,證據是對我們明知言過其實的讚揚,我們也常常懷著感謝之心當作一種善意接受下來。我們不忍心把讚揚我們的人想得太壞,就像不放心把責備我們的人想得太好一樣。
27
很少有人真心蔑視名聲。一個有才華的人蔑視名聲有兩種情況:一是他沒有得到他自認為應該得到的名聲,他用蔑視表示他的憤懣;一是他已經得到名聲並且習以為常了,他用蔑視表示他的不在乎。真的不在乎嗎?好吧,試著讓他失去名聲,重新被人遺忘,他就很快又會憤懣了。
28
一個姑娘說:“我自己是自己的人質。”什麼意思呢?
她或許是說:我自己掌握著自己的命運,我把自己抓在手心裏,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我是多麼自由。
她或許是說:我處在自己的暴力之下,作為自己的人質,我已經喪失自由,不斷受自己的折磨,甚至終於要被自己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