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現象(3 / 3)

一顆陰鬱的靈魂。同一個自我,既是獄吏,又是囚犯;既是施虐者,又是受虐者。她把心靈的門窗封閉起來,隻是為了更盡興地鞭笞自己。人間給她的歡樂太少,她就在自己身上施行報複,同時也向人間報複——她囚禁自己就是為了不把自己交給人間。

29

當我們缺少一樣必需的東西時,我們痛苦了。當我們渴求一樣並非必需的東西而不可得時,我們十倍地痛苦了。當我們不可得而別人卻得到了時,我們百倍地痛苦了。

就所給予我們的折磨而言,嫉妒心最甚,占有欲次之,匱乏反倒是最小的。

30

嫉妒是對別人的快樂(幸福、富有、成功等等)所感覺到的一種強烈而陰鬱的不快。

在人類心理中,也許沒有比嫉妒更奇怪的感情了。一方麵,它極其普遍,幾乎是人所共有的一種本能。另一方麵,它又似乎極不光彩,人人都要把它當作一樁不可告人的罪行隱藏起來。結果,它便轉入潛意識之中,猶如一團暗火灼燙著嫉妒者的心,這種酷烈的折磨真可以使他發瘋、犯罪乃至殺人。

31

成功有兩個要素,一是能力和品質;二是環境和機遇。因此,對成功者的嫉妒也相應有兩種情況,一是平庸之輩的嫉賢妒能;另一是懷才不遇者的憤世嫉俗。

32

當嫉妒不可遏製時,會爆發為仇恨。當嫉妒可以遏製時,會化身為輕蔑。

在仇恨時,嫉妒肆無忌憚地瞪視它的目標。在輕蔑時,嫉妒轉過臉去不看它的目標。

33

強者和弱者都可能不寬容,但原因不同。強者出於專橫,他容不得挑戰。弱者出於嫉妒,他經不起挑戰。

真正的精神強者必是寬容的,因為他足夠富裕。嫉妒是弱者的品質。

34

嫉妒是蔑視個人的道德的心理根源之一。每一個人按其本性都是不願意遭到抹殺的,但是,嫉妒使人寧肯自己被抹殺也不讓更優秀者得到發揚。在一概抹殺之中,他感到一種相對的滿足:與損失更大的人相比,他幾乎可以算是獲利了。

35

理性早熟者的危險是感性發育不良。凡別人必須憑情感和經驗體會的東西,他憑理性就理解了。於是就略去了感性的過程,久而久之,感性機能因為得不到運用而萎縮了。

36

浪漫主義的可笑在於失去了欣賞者。

37

無聊是對欲望的欲望。當一個人沒有任何欲望而又渴望有欲望之時,他便感到無聊。

38

朋友們開玩笑,要建立一門隱私學,包括各個分支:隱私心理學、隱私社會學、隱私倫理學、隱私美學……

隱私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對隱私的暴露欲和窺視欲,也許是文化的動力之一。

社會的隱私度與文明度成反比。社會愈文明,對私生活就愈寬容,隱私就愈少。

每個人承擔隱私的心理容量是一個常數,因此,隱私超負荷或宣泄渠道堵塞,都會造成心理疾患。

隱私,心靈中最黑暗也最光明的一隅,在那裏,“自我”在密室中赤身裸體。

分享隱私,人際交往中最猥褻也最神聖的一刻,愛與恨、信任與猜疑的焦點。

39

我買了一張書桌,抬回家,才發現桌麵上劃破了一塊。於是,幾個鍾點內,老是看見這斑點,老是想著這斑點。整張桌子不見了,濃縮成了這一個斑點。當它不屬於我時,我對斑點視而不見,那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缺點。一旦它屬於我,就是怎麼也看不順眼的致命弱點了。物如此,人是否也如此呢?

40

她們談得很熱烈。

“我這道題錯得太冤枉……”

“是呀,我明明複習過的,可當時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談話按照這相同的方式進行著,各人隻是說著自己的事,可是居然互相能接上茬,居然沒有中斷,居然很熱烈。

交談往往如此,每人都乘機發泄一下談談自己的熱望。女人尤其如此。

41

一個幼兒摔倒在地,自己爬了起來。他突然看見媽媽,就重新擺出摔倒的姿勢,放聲大哭。

我們成年人何嚐不是如此。試想種種強烈的情緒,憤怒或痛苦的姿態,如果沒有觀眾在場,其中有多少能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