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了解任何一位大哲學家的思想,都必須直接去讀原著,而不能通過別人的轉述,哪怕這個別人是這位大哲學家的弟子、後繼者或者研究他的專家和權威。我自己的體會是,讀原著絕對比讀相關的研究著作有趣,在後者中,一種思想的原創力量和鮮活生命往往被消解了,隻剩下了一副骨架,軀體某些局部的解剖標本,以及對於這些標本的博學而冗長的說明。

15

常常有人問我,學習哲學有什麼捷徑,我的回答永遠是:有的,就是直接去讀大哲學家的原著。之所以說是捷徑,是因為這是唯一的途徑,走別的路隻會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最後還是要回到這條路上來。能夠回來算是幸運的呢,常見的是喪失了辨別力,從此迷失在錯誤的路上了。

16

哲學的精華僅僅在大哲學家的原著中。如果讓我來規劃哲學係的教學,我會把原著選讀列為唯一的主課。當然,曆史上有許多大哲學家,一個人要把他們的原著讀遍,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以一本簡明而客觀的哲學史著作為入門索引,瀏覽一定數量的基本原著,這個步驟也許是省略不掉的。在這過程中,如果沒有一種原著引起你的相當興趣,你就趁早放棄哲學,因為這說明你壓根兒對哲學就沒有興趣。倘非如此,你對某一個大哲學家的思想發生了真正的興趣,那就不妨深入進去。可以期望,無論那個大哲學家是誰,你都將能夠通過他而進入哲學的堂奧。不管大哲學家們如何觀點相左,個性各異,他們中每一個人都必能把你引到哲學的核心,即被人類所有優秀的頭腦所思考過的那些基本問題,否則就稱不上是大哲學家了。

17

要對哲學是什麼獲得一個概念,最好的辦法是去了解曆史上的哲學家們在想些什麼,並盡力跟隨他們的思路走一走。

18

要真正領悟哲學是什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讀大哲學家的原著,看他們在想什麼問題和怎樣想這些問題。你一旦讀了進去,就再也不想去碰那些粗淺的啟蒙讀物了。

19

哲學課可以是最令人生厭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勝的,就看誰來上這門課了。誰來上是重要的。與別的課以傳授知識為主不同,在哲學課上,傳授知識隻居於次要地位,首要目標是點燃對智慧的愛,引導學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問題。要達到這個目標,哲學教師自己就必須是一個有著活潑心智的愛智者。他能在課堂上產生一個磁場,把思想的樂趣傳遞給學生。他是一個證人,學生看見他便相信了哲學決非一種枯燥的東西。這樣一個教師當然不會拿著別人編的現成教材來給學生上課,他必須自己編教材,在其中貫穿著他的獨特眼光和獨立思考。

20

一個優秀哲學教師的本事不在於讓學生接受他的見解,而在於讓學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終處於活躍的狀態。我對哲學課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學生領進哲學之門,使他們約略領悟到哲學的愛智魅力。但這豈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學教學的結果是南轅北轍,使學生聽見哲學一詞就頭痛,看見貼著哲學標簽的門就扭頭,其實那些門哪裏是通往哲學的呢。

21

對於任何學科的理論研究來說,哲學思考的能力都是重要的,它體現為一種超越學科界限的宏觀視野,一種從整體出發把握本學科中關鍵問題的領悟力。凡不具備相當的哲學悟性的人,是很難在任何領域成為大學者的。

這個道理在哲學研究領域中就更加不言而喻了。一個不具備哲學思考能力的人,他所從事的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哲學研究,他不但不能以哲學的方式處理所麵對的問題,甚至會把完全非哲學性質的問題選作自己的課題。

22

我自知沒有建構哲學新體係的能力。所謂建構新體係,應該真正是提出了新的思路,這種新思路在哲學史上或者不曾有過,或者僅僅隻是萌芽。一個新體係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一個事件,它改變了以往各個體係之間的關係,從而使作為整體的哲學史也發生了某種改變。如果沒有真正重要的創新,隻是重複前人,做些新的排列組合,我認為毫無價值,不想為這種事耗費精力。

23

問:你是否打算建立自己的體係?

答:無此打算。首先是因為,我對此沒有興趣。其次,這是極大的冒險,據我所知,有許多人做過這種努力,但成功者寥寥無幾。我想我犯不著在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上冒這麼大的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