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唐、漢結盟(2 / 3)

這接二連三的消息,讓房嶠是一陣頭疼,這好好的和談大會,居然變成了求親大會,這讓他有些不知說什麼好了,最後隻能無奈的道:”諸位,可真是給老夫出了一個大難題啊!如此大事,實在不是老夫一人能定的,這樣好了,請諸位稍安勿躁,先回去休息。我這就寫信給我國陛下,請他定奪,明日給你們一個答複,你們以為這樣如何?”

“如此甚好、.甚好、.那我們便先回去了。."蕭瑱直接回應道。

.因為真的害怕,一會兒秦風又問出什麼刁鑽的問題,所以急忙打了招呼,便飛一般的逃離了。他這一走商恬也沒有什麼留下的借口,起身告辭離去。

當他們走後,房嶠這才收起了剛才的愁容,反而有怒意,歸其原因,自然是因為漢國這一手,生拉硬拽將大唐推向了一個絕境。現在的情況是,大唐正處在一個中間的觀望狀態。他們還在選擇,看誰家更有前途,就形勢來看,大秦戰力彪悍,為天下霸主。但過剛易折,如此顯眼強勢,一定會給自己招來禍端。

況且與大秦共謀天下,有些與虎謀皮的風險,萬一事成之後,大秦過河拆橋,把他們給滅了,那這一切不就都完了嗎?反觀大漢雖然實力大損,可根基還在,接受了它們,就等於是拉了一個盟友。

而且就以實力而言,他們絲毫不用擔心.,大漢會有那個力量和野心,給自己一下。這就等於是,給自己找了一個根基不錯的小弟,一起對抗秦國。至少也要限製一下秦國的發展,否則一旦秦國做大做強,那離他們的滅亡之日不遠矣。

所以盡管房嶠此時心中,在怎麼不甘心,也要寫下這封信,並把自己的建議寫在其中,希望皇帝陛下能聽取他的諫言、合力抗秦.。

回去後秦風,是一臉的餘怒未消,而一向冷靜的商恬,也失去了往日的從容,開始愁眉深鎖的思考。秦風見商丞相這樣,也不禁擔心起來,主動問道:“丞相,您說大唐皇帝會怎麼選?他一定會選我們的,對不對?“

看著一臉希冀的秦風,商恬是真心不想打碎他的美夢,可該麵對的現實,還是要麵對的。.於是商恬搖了搖頭,給了他一個完全相反的答案道:“殿下,這次恐怕要讓您失望了,以臣多年為政的經驗來看,這次大唐選擇大漢的機會,要更大一些,所以還請您一定克製啊。”

“不,這怎麼可能!明明我們更強大、更可靠啊!他大唐皇帝又不傻,怎麼會強弱不分?“秦風努力辯解道。

顯然事關自己的心愛之人,他已經失去了理智,但商恬隻能是耐心的解釋自己的推測,.為了方便理解,他作了一個比喻道:“殿下,.臣知道您很難接受,但這就是事實,現在的大陸局勢,就好比是三隻猛獸在行走,其中大秦最強,唐國稍弱,漢國最弱。

而大秦若是吃掉了大漢,補充自身,那大秦便有能力吃掉一切。可若是唐、漢結合.,那他們的組合會比大秦強上一點,為了自保,他們也隻能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共圖生存,而您知道什麼人最需要結盟嗎?

那就是弱者。弱者與弱者結合,才能共抗強者,現在這一結果,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本來依照我的計劃,我們應該先暗中發展,積意力量,拉攏唐國.。最後、等實力強大到無所顧忌之時,在一統天下。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因太子新死,陛下震怒,而使一切計劃提前,弄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我大秦的實力。正所謂樹大招風、.我們現在已經成為眾失之的了,這唐漢結合,便是天下抗秦的第一個困難。日後我們的困難還多著呢。”

聽到了這,秦風明顯有些不服氣的道:“切~說這麼多,還不是為了打消我,要娶楊玉瑩的念頭?況且若這一切真照你所說,那我大秦則更應該抓緊這次機會,搶回公主,破壞唐漢聯盟。”

秦風說完這話,還以為商恬會再次打擊他,可沒想到商恬非且沒有反對,反而還讚成了他的觀點道:”殿下說的不錯,我們是不能讓他們如願以償,我這就給陛下寫信請旨,請陛下助我們一臂之力。”

另外一邊房嶠與蕭瑱也再積極的,與國內聯係,以便於讓國內更好的配合這次和談,三國國主都得到了消息。大漢方自然是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無論是唐國的吃驚,還是秦國的不滿,都在他們的算計之內。

這次計劃可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漢國幾乎是把唐國,給逼到了絕路上,逼著他必須在兩國之間,做出明確的選擇。至於中間派的想法,他們是想都不要想了,一國之後,地位崇高,那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整個大漢國已經舍出一張老臉,來求親了。若是他們連這都要拒絕,那大漢國也就再無顏麵,在大陸上立足了。同時他們也料到大秦一方,絕對不敢效仿。

這換皇後說小了,那是天子家事。說大了,那是國之重事,若沒有一個完美且服眾的解釋,絕對會讓朝局動蕩,天下離心,畢竟皇後所代表的勢力,可不容小視啊,就以目前形勢來看,答應大漢國的請求,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而大秦方,自然是十分憤怒,本來這婚事應該是大秦的,兩國結合,強強連手,天下亦在掌握之中。可接連的惡事,讓這親事也沒了著落。秦皇本就打算,讓秦風來接下這門親事,所以才會聽商恬的建議,把秦風接回來,但誰知卻出了差錯,使秦風受辱。

最後,大漢竟起了拚命的心思,為了拉攏唐國,連皇後的位置都舍得,這也真的是下血本了。秦國皇帝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也是震怒不己。

最後回信時,附加了一條,那就是若想要大秦撤兵,就必須附加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那就是大唐的楊玉瑩公主,必須是秦風太子的太子妃,並且從此信傳答的那一刻開始,秦風便以是大秦太子!

盡管秦皇和道,他這麼做的效果不大,甚至會起反作用,但他還是要這麼做。一是、為表明態度。

二也是為了爭這口氣!

當然這也算是秦國的一種警告,雖然太子妃的地位不如皇後,但也是舉足輕重了。.一旦大唐拒絕,就等於是折了大秦的麵子,若是日後兩國交戰,這便是一個很好的借口。當然若是大秦退兵,那就等同於大唐欠秦國一個人情,日後若是秦國有什麼事要張口,那大唐便在無推脫的借口。

至於這個選擇權的最終決定人,大唐皇帝楊廣,此時正在書房裏麵渡步。因為這次傳回來的消息,讓他是一陣煩憂,兩邊都是帝國,而且他們都是指名道姓的要楊玉瑩,這可讓他犯了難。好再房嶠的信中,還不忘提上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同意大漢的求婚,.一起聯合抗秦。並且還要派出自己的部隊,支援漢國,務必要讓三方勢力平均下來。

至於大秦那邊,得罪便得罪了,日後再想辦法補救便好,若是現在不得罪,等日後大秦強大起來,可不會與大唐客客氣氣的建交。對於房嶠的建議,楊廣是十分讚同的,現在唯一的困難,是自己的寶貝女兒,是否會同意這門婚事。畢竟這回,可是要讓她嫁給一個,比自己大了近三十歲的人,對於別人來說,那是一國帝皇,嫁給他便是一國皇後,可享受無上榮光,是總大多數女孩子夢寐以求的。

可到了楊玉瑩這,這個條件明顯不太夠看,那個少女不懷春,況且她身為一國公主,地位崇高,什麼好日子沒過過,什麼樣的好男子沒見過?她現在所追求的,不過是與平民女孩子一樣的愛情,盡管嚐過愛情的人,都說它是苦不堪言,虛無縹緲。

可沒嚐過的人,卻總覺得它,甜如蜜糖,美如彩虹,讓人情願為它奮不顧身,死心踏地,可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得不到的是最好的,沒沒嚐過的,是最好吃的。就算貴如公主的楊玉瑩,也無法逃脫這個定理,至少現在是這樣的.。